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

04版:西海岸十年|筑梦

05版:城事

06版:镇街

07版:镇街

08版:教育

前一版 2024年06月20日

曾赞荣调研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情况 发挥特色优势 深化改革创新 努力当好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本报6月19日讯 据青岛日报消息,今天上午,市委书记曾赞荣调研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发挥青岛自贸片区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奋力开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局面。
  曾赞荣来到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基地,实地察看了自贸隆众大宗商品信息中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他强调,要用好青岛自贸片区“区港一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做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发展。在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曾赞荣深入了解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等情况,强调要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在东北亚冷鲜食材加工交易基地,曾赞荣说,要建好用好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完善物流体系,高水平打造港口型冷链智慧物流园区。在德国代傲电控板项目,曾赞荣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鼓励企业继续扎根青岛,深化与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链对接合作,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调研中,曾赞荣听取了青岛自贸片区建设运营、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情况汇报。他强调,青岛自贸片区要对标先进、勇于担当,努力当好全市开放发展排头兵,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放大港口航运优势,积极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大力发展供应链服务、离岸贸易、跨境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青岛自贸片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要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实施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加快打造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培育壮大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孙永红、王波、常红军、高善武参加调研。
工委(区委)二届第90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孙永红主持并讲话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今天下午,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二届第90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精神,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
  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文章,就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四好农村路”、防汛抗旱、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针对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加强区属国企董事会建设,以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推动区属国企高质量发展;要完善粮食生产考核和管理体系,持续推进粮食科技创新,大力提升粮食生产效益;要建立跨区域高水平协同创新机制,构建高校学科、新兴产业联动发展、互为支撑的新生态。要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成广大农民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要坚决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
  会议听取了关于《工委(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起草情况和《关于深入实施“梧桐树”聚才行动的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服务,强化人才政策落实,提升人才服务品质,重点做好人才住房工作,营造高品质人才发展生态。要坚持高效赋能,强化平台载体支撑,加快青年人才集聚,加强科创人才金融赋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坚持党建引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当好参谋、整合资源、创新实践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凝聚合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会议听取了关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4年度工作要点》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覆盖全省全域的重大战略,要强化“打头阵、当先锋”意识,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深化改革创新,高水平推进创新引领型综合性区域试点实施。要服务“双碳”战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会议听取了关于1-5月份和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及下步措施建议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勇争一流,紧盯目标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精准调度,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要紧盯重点行业,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紧盯项目招引和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夯实经济发展硬支撑。各功能区、镇街、部门和区属国企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推动工作见企业、见项目,见进度、见效果,坚决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
  会议听取了关于开展全区“七一”党内表彰工作情况、关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大力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宣传,认真做好表彰获得者激励奖励工作,依规开展评选表彰活动。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西海岸新区举行“慈善一日捐”活动 孙永红王清源参加   □记者 李涛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今天下午,2024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慈善一日捐”活动举行。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区长王清源,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佟海燕等区领导带头捐款,机关干部职工代表踊跃捐款、奉献爱心,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今年是西海岸新区设立十周年,也是新区慈善事业在新的起点上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新区“慈善一日捐”活动历经21年,已发展成新区民众参与率高、成效好的爱心平台。今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已于5月24日启动,将于9月30日结束,主要在新区城乡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中进行,广泛动员爱心力量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关心关注社会困难群体,营造全民慈善氛围,汇聚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强大凝聚力。
青岛开发区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营商“软环境”,成为全省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功能区之一—— 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   □本报记者 刘腾
  本报通讯员 王敏 李贝科

  前不久,青岛开发区老牌外资企业——青岛龟田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满20年。回忆企业发展历程,龟田制果株式会社首席执行官JUNEJA表示:“感谢青岛开发区长期以来对企业的周到服务和全力支持,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将以不变的初心继续经营好龟田食品品牌。”
  这是青岛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落地发展的一个缩影,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区域营商环境的较高满意度,也展现出外企扎根新区、投资新区的信心和意愿。

  坚持国际视野
  厚植开放基因

  秉承对外开放基因,坚持开放兴区战略。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高质量利用外资主阵地,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聚焦拓展国家级开发区对外开放主平台、主阵地的品牌形象,青岛开发区通过开展外企专题调研走访、优化项目企业服务机制和实施以会促商、以会促投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赢得德国安迈铝业、日本神户制钢、意大利OGT公司等一批又一批外企落地发展,迎来一批又一批外企高管对接交流合作,成为全省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功能区之一。
  其中,日本作为青岛开发区第三大贸易伙伴,已有近200家企业在此投资兴业,更有一批像龟田食品这样在此深耕发展超过20年的老牌日资企业与开发区同奋斗、共成长,如狮王、海信日立等企业,都历经了多次增资或扩建计划。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投资沃土

  “营商”更为“赢商”。改革发展过程中,青岛开发区坚持以“绣花针”功夫促使营商“软环境”蝶变为外资项目加速落地、外资企业纷纷增资扩产的“硬实力”。聚焦主责主业,建立健全集企业服务和项目招引于一体的“三四三”闭环服务工作机制,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2022年3月,贝卡尔特(青岛)钢丝产品有限公司新增投资5000万美元,在原址增设全球技术最先进、环保标准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镀锌和镀锌铝合金钢丝生产线,产能预计增加10万吨,产值预计增加8亿元。此次增资是该公司2011年注册以来的第二次增资,注册资本从初期3300万美元增加到如今的7500万美元。
  2023年3月,由泰纳瑞斯集团增资1100万美元建设的高端汽车管件新增生产线项目投产;4月份,日本神户制钢所执行董事、焊接事业部门长末永和之等高管来访;5-8月,青岛新型显示高峰论坛、中日创新企业青岛行等近10场次的重大对外招商活动吸引国内外诸多知名企业、国际组织、外国商协会等单位广泛参与;9月,意大利OGT公司药玻事业部商务总监Andrea Valle来访;10月,安迈铝业集团CSCO克瑞斯辰·安莫曼一行来访;12月份,日本正伍白帆医疗产业园项目开工。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2023年,青岛开发区成功入选山东省“外贸新业态”和“双招双引”两类特色园区培育名单,先后获评“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和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产业园区”等称号。

  深化开放合作
  厚植发展动能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级开发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开放能级、增创开放优势的职责所在。
  今年以来,青岛开发区以“提质增效年”为抓手,全面开展6方面、19项重点任务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开放创新、提质增效。其中“深化开放合作”方面明确提出稳外资主阵地、稳外贸主引擎、稳合作主平台等3方面的目标任务。
  围绕“加速推进一批在谈项目、深度挖掘一批全新项目”目标,自今年3月以来,青岛开发区依托工作专班和市区联动系列机制,全面组织开展“北上南下海外”系列专业化招商引资活动。其中,4月下旬,聚焦拓展利用外资成果,青岛开发区结合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组建国际招商团队,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系列主题招商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重点拜访的德国安迈铝业集团宣布在青岛开发区增设生产线。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彰显了安迈集团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是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里程碑,更为西海岸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下一步,青岛开发区将坚持高标定位、高点谋划、高位推进,聚力在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上“打头阵、当先锋”,全力彰显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效应。
全省首单商业秘密保险落地青岛自贸片区 保护商业秘密,护航企业发展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6月17日,青岛自贸片区才企综服集团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商业秘密保险合同,由保险公司为该公司提供风险保障50万元,助力企业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这也标志着山东省首单商业秘密保险落地。
  据悉,该险种系山东地区首次引入,综合运用了金融工具和保险产品为企业提供商业秘密侵权维权服务,对企业被侵权后的密点鉴定、调查取证、法律咨询、提起诉讼等维权费用提供保障,能有效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企业维权后顾之忧的又一创新举措。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重要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期,青岛自贸片区针对企业商业秘密被侵权时出现的维权难、维权贵、时间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主动作为,深挖承保逻辑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入相关第三方机构商业秘密保险产品,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指导保险机构对赔付比例、赔付节点、承保时限进行量身定制,确定保单承保范围,帮助企业精准筑牢商业秘密保护“防火墙”,形成了具有自贸特色的商业秘密保险方案,推动全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作为全省首批“省级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单位”,青岛自贸片区始终把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不断夯实商业秘密保护事前防范、事后联动保护、标准制定实施等工作基础。通过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创新构建“区块链+云存证”商业秘密线上保护平台,制定发布商业秘密保护工作规范、一站式服务指南等团体标准,对重点、特色产业开展210余次、1000余家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宣传、咨询、辅导,培育150余家企业自主建立商业秘密保护机构、管理制度;评选推出海尔、华大基因、雷沃等16家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站(点),逐步构建出“一区先行、百企示范、千企培育”的工作体系。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以此次首单保险保单落地为契机,充分发挥才企综服集团政企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商业秘密保险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将着眼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商业秘密保护共治格局,不断探索商业秘密保护助力企业发展的新途径,为促进片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肯德基、星巴克等商业项目相继进驻青岛开发区王台片区 芯屏产业新城商圈建设加速跑   □记者 刘腾
  通讯员 王敏 李贝科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肯德基王台主力店在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开投科创园)试营业。这是青岛开发区加快区域商圈建设,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有力举措。
  “试营业一个多月以来,经营状况非常好,完全超出预期。”店面负责人介绍,“营业时间为10:00-21:00,每个时间段都有很多市民前来取餐、订餐、就餐。”
  商业消费空间是城市文化、经济、活力的载体,也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围绕加速推进芯屏产业新城和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建设,持续发力城市功能精准导入、城市品质快速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区域风貌不断取得质的变化。
  目前,位于青岛开发区王台片区育台路以南、王台东一路以西,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开投科创园),自2023年1月份启用以来,便宜坊烤鸭店、智选假日酒店、星巴克等商业消费项目相继入驻,成为区域“夜经济”燃聚点和网红“打卡地”;一路之隔总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的首个以面向青年群体为主的“青年创意美食集市”,集聚商户近80家,2023年9月“开市即火爆”,在点亮“夜经济”的同时,也让广大市民畅享夜生活,成功入选年度“青岛市创业型特色街区”。
青岛自贸片区有了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2023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备案情况的函》,青岛自贸片区企业——青岛四方思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备案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片区首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工作站备案后,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青岛四方思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去年5月在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正式投产。该公司主要聚焦关键半导体前道工艺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特别是在离子注入设备方面处于领军地位。
  根据政策,青岛自贸片区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予新设站点(基地)单位一次性50万元奖励;对新设立的青岛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予新设基地单位一次性10万元奖励。
  近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加大人才制度创新、人才项目引进和人才服务等方面工作力度,鼓励支持人才平台建设,营造了良好人才工作与发展环境,一批人才平台纷纷涌现。下一步,片区将依托各类人才服务平台,搭建专家学者柔性流动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利用,助力企事业单位提升科研实力,突破创新瓶颈。
新区12处小麦收购站点开秤收粮,截至6月18日已入库夏粮17893吨,收购进度达到56% 夏粮迎丰收 麦香盈满仓   □文/图 本报记者 陈蔚

  抓好夏粮收购既是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现实需要。眼下,西海岸新区小麦已基本收获完毕,全区12处小麦收购站点全部开秤收粮,夏粮收购进入高峰期:六汪粮所每天早晨6点开秤,忙到半夜是常事;王台粮所新上粮食过筛机,将轻杂物去除率、除尘效率提高至90%以上;区粮食储备库严把“入库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粮食流入仓库……
  记者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获悉,今年新区计划收粮31915吨,截至6月18日已入库夏粮17893吨,收购进度达到56%。

  六汪粮所
  早开门晚收秤,又是一个丰收年

  6月11日上午9时,一辆辆满载小麦的小型卡车陆续驶入六汪粮所。
  来自大村镇田庄村的售粮户卢桂林驾驶车辆过磅后,将车辆停至输送机前,准备卸粮。他和老伴来到后车斗,两人配合着打开车斗侧板,大量麦粒从开口处倾泻而出。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车斗内的小麦就被卸得干干净净。
  卸粮结束后,卢桂林将车辆重新开至地磅处进行称重。“净重4460公斤。”卢桂林拿到了他的结算单,去结算室领到了10614.8元的售粮款。
  “今年雨水勤,麦子长势好,收成也好。我们两口子趁着天气好,抓紧时间来卖粮。按照今年的收成,我们还得来四五趟。”卢桂林拍了拍车斗侧板笑着说。和卢桂林老伴一同站在树荫下等候的售粮户王世伟也笑着说:“今年是个丰收年。”
  “今天收粮共266.38吨。”晚上9时50分,在整理完当天的收粮单据后,六汪粮所所长柴芮说,“目前正值夏粮收购高峰期,我们早晨6点开始上班,忙到半夜是常有的事。自6月9日夏粮收购工作开展以来,六汪粮所已累计入库小麦621.85吨。”
  此外,六汪粮所还提前做好夏粮收购宣传工作,深入周边村庄宣传售粮政策。同时,优化收购现场服务,在收粮高峰期延长每日收购时间,早开门、晚收秤,切实做好接卸引导等夏收工作。

  王台粮所
  智慧机械助力,入库效率大幅提高

  同样忙碌的还有王台粮所。粮所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坚守各自岗位,排号、办卡、扦样、质检、过磅、入库等环节一丝不苟,确保以最快速度颗粒归仓。
  王台粮所所长黄旭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收购的小麦价格为一等1.24元/斤、二等1.22元/斤、三等1.20元/斤,平均收购价稳定在1.22元/斤,高于1.18元/斤的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目前入库的粮食品质基本达到二等以上。”
  记者远远看到院内有一台近5米高的“大家伙”正在工作,小麦正源源不断地被机器的输送带送至最高处。黄旭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台粮食过筛机,过筛机的内部是一层层筛网,能够将小麦中的麦秸、沙土和麦壳等杂质筛出,通过机器底部的三个漏斗落至麻袋内,而干净符合要求的小麦则从出料口流至输送带上,运至仓内。
  “这个‘大家伙’干的是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清理等精细工作,由筛筒、循环风选器、行走转向架等近10个部分构成。维修、养护方便,特别是采用了新型的循环风选器作为去除秸秆等轻杂物的主要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小、噪音小、处理量大等优点。轻杂物去除率、除尘效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黄旭说,“我们粮所的粮仓大,都是2000-3000吨的标准。对粮食的要求高,小麦的杂质率要控制在1%以内。今年,有了粮食过筛机的助力,入库效率大大提高。”
  来粮登记、扦样化验、称取毛重、仓房卸粮……不到半小时,车辆就能出库等待结算付款。“这是我来送的第二趟了,上一次车子还没开回家,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进账短信。”六汪镇新胜村售粮户薛清云对粮库的工作效率表示满意。这一次,薛清云送来的3530公斤小麦卖出了8473元。

  区粮食储备库
  入库先“体检”,严把夏粮质量关

  “再往前一点。”在西海岸新区粮食储备库,一位工作人员正指挥送粮车停至合适位置,这里是所有送粮车辆扦样检查的地方。
  “我们对每一车小麦都会进行扦样。对于散装小麦,要在车斗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行上、中、下三个方位的九点取样,以确保样品的全面性。”储备库工作人员站在大门旁粮仓的长梯上,用手中的遥控器操纵着架在车旁的电动扦样机进行扦样。
  西海岸新区粮食储备库主任张健告诉记者,粮食进门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体检”,坚决杜绝不合格的粮食流入粮仓。
  随着一根2米长的扦样器插入车斗的小麦堆内,扦取出的小麦样品顺着管道被抽至一旁检测室的储粮桶内,储备库检验员在扦取空隙将桶里的小麦样品取出,放入圆盘状的谷物筛中。只见检验员手持谷物筛轻轻晃动,使筛内样品充分混合并且杂质沉底后,再将筛网和底盖分离。“通过谷物筛中样品和杂质的重量比,可以检测出该车小麦的杂质比。”张健说。
  随后,检验员对小麦样品进行了容重、水分、呕吐毒素检测等多项检验。“对每车粮食,都要给出容重、水分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才能入库。”张健表示,“体检”合格后的每份粮食,工作人员还会为其制作“身份证”,详细记录其年份、水分、杂质等信息。这些信息将与同仓内的其他批次样品数据一同归档,并随小麦一同妥善保存,直至按照既定轮换计划出库。
  要保障夏粮收购顺利,资金、服务等各方面保障必不可少。“为全力做好新区夏粮收购资金供应保障工作,今年,我们已先期投放夏粮收购资金贷款6500万元,并提供24小时全天候结算服务,确保资金供应不断档,切实保障农民‘粮出手、钱到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岛市黄岛区支行客户部主管鞠萍说。
创新培育旱稻品种,实现麦稻“两收”;深度挖掘祝兹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绪彬—— 头雁栖龙庵,筑梦兴乡村   □本报记者 梁玉鹏
  
  创新培育旱稻品种,阶段性种植获成功;挖掘传承地域文化,带动村集体与农民增收;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自2019年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六汪镇龙庵村以来,公司总经理陈绪彬带领团队逐梦乡野,在这片孕育了祝兹文化的广袤土地上,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培育旱稻新品<<
  实现麦稻“两作两收”

  眼下,六汪镇龙庵村祝兹侯生态农业观光园迎来了小麦收获和旱稻种植的繁忙季节。麦浪翻滚的小麦田里,身着汉服的市民和游客在乡亲们的指导下,悉心学习收割小麦和为割倒的小麦绑结打捆。麦田里,陈绪彬抱着吉他席地而坐,弹奏起李健的《风吹麦浪》。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和乡亲们都会身着汉服,通过西汉年间的耕作方式种植旱稻,还原久远的乡村农耕生活,品味传统农耕文化魅力。”看着眼前收获的小麦和即将播种的旱稻,陈绪彬的脸上满是笑容。
  陈绪彬把龙庵村作为“第二故乡”,先后流转龙庵村和周边村庄土地1000多亩,建设青岛祝兹生态农业产业园,每年可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00多万元。
  青岛祝兹侯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落户六汪镇龙庵村发展高效农业之后,对旱稻种植产生兴趣的陈绪彬便多次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拜访,得到了该中心的大力支持。本着助力乡村振兴的共同目标,双方决定开展深度合作,在龙庵村建立祝兹旱稻试验田,专门开展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培育的旱稻新品系种植试验。
  经过不断的挑选培育,2021年,在祝兹旱稻试验田种植的20多个旱稻品系之中,筛选出6个抗倒伏高产旱稻品系,标志着祝兹旱稻试验田取得阶段性成功。“值得高兴的是,旱稻种植试验阶段性成功,打破了传统小麦与玉米接续种植的模式,实现小麦、旱稻‘两作两收’双主粮模式,让当地父老乡亲在夏季麦收后,在农作物种植上有了新的选择空间,实现‘麦稻’两收,助力乡村振兴向纵深挺进。”陈绪彬介绍。青岛祝兹生态农业产业园旱稻育种基地运营5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23年秋季,已经从几百个实验品种中培育出七个高耐旱优质稻种,为大面积种植旱稻奠定了基础。

  >>挖掘祝兹文化<<
  打通文旅融合通道

  龙庵村不仅拥有水丰田沃的资源优势,更是祝兹侯故里,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
  据了解,祝兹侯国历史悠久,汉文化及古陶瓷文化底蕴深厚,陶瓷制作流传久远,村东龙荆沟有古窑遗址,周边地域曾有大量古陶瓷出土,其蕴涵的厚重文化符号可深入挖掘、充分利用。
  基于龙庵村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陈绪彬带领团队利用龙庵村十几处闲置民房发展祝兹陶瓷文化产业,目前已建成祝兹古陶文化小院三座,2020年起面向社会开放,三年内共接待参观游客20000余人次,带动了乡村文化旅游。目前,龙庵村在建陶瓷文化小院五个,已建成电窑、气窑和柴窑等,引导周边村民参与陶瓷制作,并引入陶瓷培训,以文化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在六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陈绪彬和合作伙伴在六汪镇启动了青岛祝兹文化展览馆(祝兹陶瓷工坊)项目。该项目包括祝兹文化展览馆、祝兹陶瓷培训基地、祝兹旱稻实验室三个板块。项目主展览馆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以祝兹汉文化和陶瓷文化为文化核心,结合祝兹汉陶、祝兹汉(旱)稻、祝兹汉刀(剑)等文化载体,可开展地域文化展览、游学体验、陶瓷培训等拓展项目。
  2021年,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第一届“印迹乡村设计大赛”中,陈绪彬设计的两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优秀奖;陈绪彬个人先后获评西海岸新区第三批民间传统技艺人才、2021年度“最美新区人”、乡村振兴“公益之星”、新区2023年度“最美乡村筑梦人”;2023年11月,新区公布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祝兹陶瓷名列其中。

  >>深耕“锦绣六汪”<<
  让乡村焕发生命力

  在陈绪彬和其团队的推动下,祝兹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六汪镇以此为契机,构建“农业+陶瓷+文创+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连续举办两届“祝兹文化旅游节”,汉陶制作、书画创作、旱稻丰收节等一系列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化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健康小镇 锦绣六汪”的影响力。
  2020年,以龙庵村、塔桥村为中心的“祝兹田园综合体”获批,成为新区第五个市级田园综合体。“龙庵村位于祝兹田园综合体核心区,更是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陈绪彬告诉记者,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伴随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休闲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农业+文创+新农村”开发的新模式,是综合化利用农村资源和实现农村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生活在西海岸新区,我过得非常充实,这里的人们友好善良,这里的土地充满生机。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成果也逐渐显现,让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陈绪彬说,希望通过自己和乡亲们的不断努力,让乡村重新焕发生命力,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回到乡村、建设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冬病夏治”,热火朝天忙夏检 公用集团能源公司对热源、管网等实施大修技改,预计9月底完工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杨英

  时值仲夏,供热设备虽已停运,但供热工作却未停歇。自上个采暖期结束以来,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能源公司的“冬病夏治”、访民问暖、社区宣传、业务提升等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方位备战下一个供热季,确保为用户提供安全、平稳、优质的供热服务。

  开展设备“冬病夏治”
  确保性能稳定可靠

  据悉,能源公司根据2023—2024供热季的运行情况,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梳理供热设施缺陷并制定“冬病夏治”方案,投资1500万元对热源、管网等供热设施实施大修技改。目前,工作人员已陆续进场施工,计划9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同时,能源公司结合精细化管理,以“日常巡维+重点检修”的方式,小到一个螺丝、大到一台换热器,全部逐一排查隐患,认真做好二级管网自修及养护,确保各类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截至目前,已巡检单元阀1.91万个、入户阀12.7万个,完成阀门润滑保养1.53万个,其他各项检修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入户走访问暖问需
  不断优化用热体验

  为深入了解冬季供热情况和用户需求,不断提高供热服务水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用热满意度,能源公司117名供热管家深入900余个小区、近7万用户家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重点了解“边、顶、底”及孤岛用户家的供热情况。针对居民的用热疑难问题,供热管家及时答疑解惑,第一时间排查维修,对可能存在的隐患及时整改消除。同时,面对面倾听广大用户的意见建议,及时发现解决冬季供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供热保障措施,提升辖区供热质量。
  供热问题关乎每户居民的切身利益。为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服务广大用户,让居民更全面地了解供热政策和用热常识,能源公司还持续开展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发放供热宣传资料,紧紧围绕供热政策、用热常识、服务标准、业务办理流程等方面向社区居民进行全面讲解,并手把手指导用户学习“线上缴费”的操作步骤,使居民更加广泛地了解供热缴费和基本供热常识,进一步规范用热行为,提升用热体验。
  此外,工作人员还利用自制道具模型,详细讲解供热设施维护知识,提高用户自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并对所属区域供热管家电话和24小时服务电话进行宣传告知,让用户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享受供热服务。

  供暖管家业务培训
  提升供热服务水平

  面对当前供热服务保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能源公司针对服务标准和规范、服务礼仪、典型服务案例分享、供热标准化入户维修服务等方面,组织全体“供热管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学习,进一步增强供热管家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据悉,该公司结合一线工作实际与需求,不断充实供热管家的知识储备。在培训内容上,分析上一供热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现场交流+情景演练”相结合的模式,提升供热管家的技术能力。此外,邀请优秀供热管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并进行探讨交流,让供热管家们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提升供热服务和管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公用集团能源公司将继续聚焦群众美好生活所需,用心用情抓好民生保供保热,在实干担当中扛起国企责任,以打造国内一流供热企业为目标,以更高质量服务管理水平为抓手,努力践行“让政府放心、让用户舒心、与社会连心”的温暖承诺。
拧紧安全责任链条 筑牢建筑安全防线   □记者 刘宏超 报道
  本报6月19日讯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天上午,全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月”预防高处坠落观摩活动暨春季安全检查情况通报会在唐岛湾君汇项目现场举行。
  会议指出,目前新区共有在建房屋建筑工程395个,房建施工面积2176.6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近3万人,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相关部门单位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须臾不可放松”的紧迫感,从严从细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扣紧安全责任链条;全面排查事故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应急安全管理,提升防范应对能力;加强工地环境整治,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下一步,区住建局将持续夯实监管责任,压实主体责任,突出建筑施工领域重大风险防控,聚焦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深入施工一线不间断开展精准执法检查,确保全区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乘客摔倒磕破头,公交司机伸援手   □本报记者 董梅雪
  本报通讯员 刘卫杰

  “实在太感谢陈师傅了!孩子受伤我很担心,幸亏有她在身边照顾。”近日,青岛真情巴士集团工作人员收到市民张女士发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张女士就66路公交驾驶员陈立菲对其女儿的帮助表示感谢。
  据悉,6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陈立菲驾驶公交车在始发站青岛西站等待发车。通过后视镜,她看到一名年轻女孩拖着行李箱走到前门附近准备乘车。见女孩提箱子吃力,陈立菲便起身准备提供帮助。没想到,由于行李箱太重,女孩在提箱子时没站稳,不慎摔倒在栏杆上,磕到了后脑。陈立菲立即下车查看情况,发现女孩的头部划开了一个两厘米左右的口子,正在微微渗血。
  见此情形,陈立菲赶紧回车厢找出纸巾为其止血,并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头晕不晕?要不要去医院包扎一下?”由于出血量不多,女孩表示一会儿去该路线途经的新区第二中医医院进行包扎就可以。于是,陈立菲便将女孩妥善安置在座位上,并请旁边的乘客帮忙留意情况,而后继续执行营运任务。
  途中,热心乘客发现女孩头部的出血量有增加趋势。正巧这时信号灯变红,陈立菲便解开安全带前往车厢查看情况,发现女孩用来止血的纸巾已被血浸透。陈立菲向车内乘客作解释后,将车辆停放在就近的公交站台处,并拨打120说明情况,还向分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报备,调整后车班次帮助车上其他乘客转乘。
  随后,陈立菲让女孩躺在座位上休息,并不停地安慰她,帮助她疏导情绪。又打电话通知了女孩的家长,告知对方相关情况。
  几分钟后,120工作人员到达,在对女孩头部进行简单处理后,准备将其送往就近的新区第二中医医院进行医治。担心女孩拿着行李不方便,陈立菲便与女孩互留了电话,表示替对方保管行李。
  结束营运任务后,陈立菲第一时间拨通女孩的电话询问其伤势,得知对方经过救治已无大碍,她才放下心来。“你准备离开医院时告诉我一声,我把行李箱送到医院旁的珠山路场站。”陈立菲嘱咐道。
  下午2时30分左右,经过电话约定,女孩和妈妈张女士一起到真情巴士珠山路场站,从陈立菲手中取回了行李箱。对于陈立菲的助人义举,张女士握着她的手一再表示感谢。
  据了解,女孩是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的学生,当天独自乘坐高铁从莱西到达青岛西站,准备换乘66路公交车返校,没想到不慎磕倒受伤。
  “孩子身体无碍就好。我只是做了分内事,无论是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伸出援手的。”陈立菲说道。
  据了解,在真情巴士集团,像陈立菲一样的公交司机还有很多。2700余名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助人义举,传递爱心,为建设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路遇货车冒烟起火 白衣天使出手相助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讯 近日,黄山卫生院医务人员在前往徐村进行老年人查体工作的途中,突然发现一辆小货车冒烟起火,货车司机正焦急地拍打火苗。
  见此情形,该院职工丁家乐立即下车,从后备厢中拿出车载灭火器,助力小货车司机灭火,检验科职工王向臻其后也加入进来。
  由于二人行动迅速,明火很快被扑灭。随后,他们经过仔细检查,确认火情被彻底扑灭后,又继续驱车前往体检地点,为老年人查体。
  下一步,黄山卫生院将继续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和培训,不断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通讯员 贾春英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推动辖区家庭教育发展,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在泊里小学设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服务站设立以来,区妇联在此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家教家风巡讲公益活动。近日,泊里小学邀请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刘启辉,为该校的学生家长带来了一场“你不知道的好成绩背后”的主题讲座。
  讲座中,刘启辉用生动的案例阐明了家庭关系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建议家长与孩子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都更加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泊里小学副校长马良表示,此次讲座为家长们教授了亲子沟通技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泊里小学将继续邀请更多专家与家长朋友沟通交流,家校携手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大村镇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延伸为民服务触角 细“治”入“微”,让幸福无微不至   □本报记者 梁玉鹏 本报通讯员 苗育凡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近年来,大村镇通过健全网格体系、创新治理模式、强化服务职能,以“微治理”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以小见大、无“微”不至,将为民服务的触角最大限度延伸到网格里每一个角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强化体系建设
  “微网格”服务“大社会”

  大村镇坚持党建引领,将镇内115个自然村科学划分为115个网格和291个微网格,将辖区人、事、物和片区纳入网格一体化管理,职责精准到人,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精细化管理网络,真正做到辖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避免管理“真空”和盲区的出现。
  以精细化管理服务为目标,大村镇建立“1名网格长(自然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1名民情联络员(专兼职网格员)+N名职能人员(站所公职人员、村干部、民辅警、公益岗位等专业网格员)+X名志愿者(党员、市民、春雨公益组织等)”的“1+1+N+X”本土网格治理组团模式,建立专兼职网格员发现问题、专业网格员处置问题、专职网格员协调督导、各职能部门配合联动的格内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构建“一网治理”“微网通办”工作格局,加快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主责主抓,全体社区(村)干部为治理主体,专兼职网格员、公益岗位、民辅警等队伍共同参与的新型网格化工作体系建设。

  创新工作模式
  “微民情”筑牢“大治理”

  聚焦网格治理体系建设,大村镇推行“六微”工作法,通过设立“微”议站、健全“微”台账、绘制“微”地图、搜集“微”民情、做好“微”服务、提供“微”保障,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优化提升。
  通过组织网格力量扎实开展巡查走访,大村镇对村庄党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地毯式”摸排,形成工作台账,实时完善更新。
  同时,按照区域性、整体性、协同性原则,绘制大村镇网格地图,做到林田路井、河流沟壑、人房广场、各类人群等要素全部上图,根据人员类别、网格区域等定向开展服务。今年以来,大村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市民服务驿站先后开展“候鸟儿童知识竞赛”“暖阳市民进牡丹园”“退役军人春季运动会”等活动17次,将工作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
  为进一步加强网格阵地建设,大村镇打造自然村网格“微”议站,由民情联络员负责带队进行“田间座谈”“炕头拉呱”,一线收集村情民意,建立民生事件清单,定期召开“微”议站小组会,对民生诉求进行分析研判,明确责任人及办理时限,力争实现“民众诉求网格通办”。

  聚焦民生服务
  “微服务”做出“大文章”

  围绕为民办事精准度和满意度,大村镇积极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完善党员参与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下沉进村,鼓励支持离退休党员干部等参与网格建设,通过在“格”中实地走访,在“扶困、育小、助青、养老”等方面了解群众需求,推进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发挥“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通过多渠道挖掘利用网格资源,联合民政、社保、司法等职能部门成立服务小组,建立网格群,开展政策宣传、民情民意征集、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工作,办好群众身边小事。今年以来,共收集问题70余件,启动“吹哨”60余次,部门报到率100%,解决率达91%。
  此外,今年以来,大村镇还组织退役军人、乡贤、公益组织等,深入网格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义诊、普法宣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40余次,有效增强网格活力,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网格凝聚力,实现服务功能最大化。
胶南街道 多部门联合检查 筑牢校园安全网   □记者 祁璟
  通讯员 徐强 报道
  本报讯 为全力维护校园安全,近日,胶南街道成立由宣教文卫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城市管理中心等12个部门组成的校园安全联合检查组,深入辖区学校、幼儿园进行排查。
  此次排查,联合检查组重点就防汛、防溺水、安保、消防、燃气、食品、卫生、交通、校舍等方面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和档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当场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同时,对学校、幼儿园各项工作进行现场培训,要求各责任人紧绷安全弦,压实责任、不留死角,扎实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下一步,胶南街道将继续做好校园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努力为创建“学生安全、家长放心、群众满意”的良好校园环境保驾护航。
滨海街道胡岛湾社区作为新区唯一社区代表亮相“青岛邻居节” 双拥花盛开,鱼水情更浓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陈天

  6月17日,以“崇德尚礼·里仁为美”为主题的“青岛邻居节”2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北区广兴里拉开帷幕。在这场邻里文化盛宴上,滨海街道胡岛湾社区作为西海岸新区唯一的社区代表参加主会场特色文化社区推介活动,展现了社区以拥军为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近年来,胡岛湾社区通过加强军地共建、深化军民融合,推动双拥工作和基层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胡岛湾社区与驻地部队签订联建共建协议,打造爱国教育展厅,展示各类军事物品及历史资料;设立拥军驿站,为部队官兵外出及家属探亲提供便利服务。社区还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做到“平时常来往、有事您说话、困难我帮办”,提升退役军人幸福感。
  今年以来,胡岛湾社区主动对接驻地部队,开展了一系列共建联谊活动。组织书法爱好者在春节前夕走进军营,为官兵写对联、福字,送去新春的祝福;组织海军小学学生走上军舰,开展国防教育,同时邀请优秀军人代表走进课堂,将国防教育作为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组织部队官兵和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协助区妇联“我的海军爸爸”项目开展“春蕾计划”女童进军港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
  接下来,胡岛湾社区将继续在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与驻地部队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讲好双拥故事,助力基层治理。
红石崖街道 安全宣传进大集 安全红线要记牢   □记者 仪博文 报道
  本报讯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近日,红石崖街道联合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运维中心青岛作业区、山东省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输气管理处、山东滨海弘润管道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在红石崖大集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设置咨询台、发放科普材料和安全创意小物品等方式,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家庭用火用电用气、防震减灾等各类安全知识。
  下一步,红石崖街道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持续树牢安全红线意识和安全发展理念,以高水平安全护航辖区高质量发展。
灵珠山街道 急救医生进企业 防暑知识送员工   □记者 刘宏超 报道
  本报讯 为提高企业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近日,灵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站站长佟岩松、内科医师孙建鑫到雷沃重工集团开展防暑降温与急救知识培训。
  孙建鑫为企业员工讲解了夏季防暑降温知识,并针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佟岩松向大家讲解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应对突发情况采取的措施。中心医务人员还为企业员工讲解了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并现场进行了演示。企业员工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让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应急救护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的处理能力。
畅玩画美达尼,点亮美好夏日 张家楼街道加快“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记者 周莹

  “律动‘瞰’达尼 一‘骑’向未来”骑游活动、首届山地艺术节、农耕研学体验……6月份以来,张家楼街道在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有看头、有玩头的文旅盛宴,吸引更多人走进张家楼、了解张家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张家楼街道第二届“律动‘瞰’达尼 一‘骑’向未来”骑游活动中,200余名骑行爱好者沿风景如画的彩虹公路“一路生花”,领略松泉山的毓秀,品味省级美丽河湖苑庄河的神韵,感受沁人心脾的文化气息,尽享悠然自得的小美好。
  端午假期首日,张家楼街道第一届山地艺术节在松泉山拉开序幕,松泉山森林公园正式开门迎客。山地艺术节期间,游客于山野间健步,穿梭于松枫岩等打卡点,完成彩绘墙面、套圈、端午祈福等互动游戏,期间更有“松风鸣泉”山野音乐会、山野派对、星空影院等多元文化活动场景让游客沉醉其中。据了解,松泉山森林公园占地3000多亩,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被青岛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森林公园,正在打造市民周末休闲游首选目的地。端午假期三天,张家楼街道农文旅活动丰富多彩,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在农耕研学体验活动中,20组家庭70余人走进多彩农庄麦田和八零小伙休闲农场,体验农事劳作、体会丰收喜悦。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好好珍惜粮食、爱护粮食。
  今年以来,张家楼街道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力打造“张家楼三人行”宣传品牌,依托乡村土特产金字招牌运营服务中心,串联整合各类农文旅资源,推出亲子游、研学游、婚拍旅拍、政商务考察等精品旅游路线,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下一步,张家楼街道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农文旅体”等业态融合创新行动,充分发挥松泉山自然风光、达尼画家村文化资源等禀赋优势,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打造画美达尼群众性特色体育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画美达尼观光休闲、运动健身,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琅琊镇 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记者 徐丽 报道
  本报讯 今年6月是第12个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为提高群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近日,琅琊镇经济发展中心联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琅琊大集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设置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赶集群众普及非法集资的特征、表现形式、常见手段等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理性投资理念,拒绝高利诱惑,自觉远离和抵制非法集资。
长江路街道 抵制网络谣言 共护网络安全   □记者 刘宏超 报道
  本报讯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居民对网上虚假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构建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空间,近日,长江路街道武家庄社区联合长江路派出所开展“打击网络谣言 不传谣不信谣”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中,社区民警向居民讲解了如何识别和防范网络谣言,让居民了解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危害。同时,社区民警提醒居民要保持理性判断,在接收到任何信息时都应该先进行核实,避免被谣言所蒙骗、误导。
大村镇 心系“候鸟儿童” “书”送温暖关怀   □记者 梁玉鹏
  通讯员 孙键蕾 报道
  本报讯 近日,大村镇社会治理中心联合镇民政办,组织网格员带着精心挑选的书籍,上门为辖区“候鸟儿童”送去知识和关爱。
  网格员带着满载爱心的书籍,逐一走访了“候鸟儿童”家庭,并与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询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为实现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便民公益市集,乐享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徐丽

  近日,一场以“乐享邻里 幸福家园”为主题的公益市集活动在辛安街道前湾港中路社区中南漫悦湾小区举行,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此次活动由小区党支部联合多家单位发起,共设立“书记面对面”“健康直通车”“Tony上线 解决‘头’等大事”“文创‘漫’时光”“千年文化‘我’传承”“反诈热线”“见‘圾’行动”等7个公益服务摊位。通过小区党组织“搭平台”、志愿服务队伍“摆摊位”、居民群众“赶市集”的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公益服务。
  在“书记面对面”摊位,小区党支部书记携手物业经理公开接访,现场共收集居民反映问题4条。活动结束后,小区党支部书记与物业经理带领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并解决问题2条,剩余2条将做好进度跟踪及结果反馈。这种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做法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称赞。
  在“健康直通车”摊位,来自辛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红十字会方舟救援队的志愿者们为居民带来了爱心义诊及应急救护知识讲解服务。在义剪区域,理发师志愿者们一边给居民理发一边和他们唠家常,精湛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文创‘漫’时光”摊位,志愿者耐心地指导孩子们体验衍纸、剪纸、画扇,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反诈宣传摊位,社区民警向居民详细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以及防范技巧,提醒居民切勿贪小便宜,避免上当受骗。在垃圾分类宣传摊位,志愿者通过组织居民参加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帮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小知识。
  下一步,前湾港中路社区将开展“乐享友童”“乐享银龄”“乐享暖新”等活动,擦亮“乐享安”党建服务品牌,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海青镇 学习表达技巧 展现自信魅力   □记者 龚鹏 报道
  本报讯 近日,海青镇妇联邀请区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崔丽开展“女性力量 美好生活”巾帼宣讲活动。
  宣讲中,崔丽结合自身经历,从“个性化自我介绍”“敢于登台的秘诀”“沟通与表达的重要性”“如何表达和沟通”四个方面进行了宣讲。海青镇广大妇女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她们了解了沟通和表达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了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具吸引力、更加自信的技巧与方法。
两所驻区高校完成综合评价招生选拔测试,面试考题都考了啥?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本报记者 丁一
  
  6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分别举行2024年综合评价招生选拔测试。今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面向山东省综合评价招收120名考生,涉及26个专业(类);山东科技大学招收180人,涉及11个专业(类)。当天,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数千名考生齐聚西海岸新区参加测试,考试人数再创新高。

  围绕学科特长
  关注全面发展

  6月16日下午5时,山东科技大学综招面试结束,陆续有考生走出考场。
  记者采访多名考生获悉,今年山科大的考题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题目包括“Z世代青年,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烈日下如何给予环卫工人关怀”“结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谈谈自己大学生涯的规划”“对大学生直播的看法”等。
  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来自济南、意向报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赵博回忆道:“面试题目综合考查我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现场表达能力,需要我迅速给出答案并完美呈现出来。”
  “因为我曾经有过在计算机领域做音乐并获奖的经历,面试题目就从计算机的问题延伸到我对音乐的理解。老师很和蔼,我发挥得不错。”来自泰安、意向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杨飞帆表示,自己的面试过程十分顺利。
  “我热爱拍摄。”来自德州、意向报考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任年丰表示,“老师便从这一点出发,提出许多与拍摄有关的光学物理问题,将学科专业内容和特长爱好联系起来。”

  结合实际问题
  发掘学生潜能

  面试环节中,考官们巧妙结合理论与实际,提出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考生从生活中挖掘事物的本质,考查考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
  “请阐述一下月球运动与地球潮汐的关系。”来自青岛、意向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冷汶迪回忆道,面试问题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启发性,深度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来自威海、意向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慕妍冰提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问题是用哲学解释为什么计算机要使用0和1组成的二进制。这个问题角度非常新颖,对我也是一种挑战,能够帮助我拓展思维。”

  学校底蕴深厚
  吸引优秀学子

  “我的化学老师毕业于中石大,他学识渊博、风趣幽默。在他的推荐下,我选择了本校。”来自威海、意向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的董灿说,“面试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亲切与有趣,对学校留下了极佳印象。”
  来自东营、意向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武玥彤表示:“老师围绕我曾参观红色文化基地的经历,了解我对长征精神的认识。”据悉,武玥彤的母亲二十多年前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受其影响,她对石油院校有着良好的印象,因此坚定地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升学目标。
  在参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馆后,来自临沂、意向报考数学类专业的张韵雪家长感慨地表示:“这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并且还拥有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希望孩子可以顺利通过面试,在这里开启新的生活。”
  据了解,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是今年新区仅有的两所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高校。两校高度重视,将综合评价招生作为推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致力于选拔出具备学科专长和综合素养的优秀学子。此次测试围绕考生的学科方向和爱好特长,深入考查考生的学科潜质和综合素养,力求发掘每一位考生的独特潜力和优势。期间,两所高校招生办公室总体组织协调,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在考试规范、考生服务和后勤保障等各方面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面试顺利完成。
山东科技大学刘洪霞教授带领团队创新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高等数学也能变得“津津有味”   □本报记者 丁一
  本报通讯员 任波
  
  近日,全网被一个名叫姜萍的女孩“刷屏”,作为一名中专生,她以初赛第12名的成绩晋级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数学让人又爱又恨,它就像一座高山,虽然人们渴望攀登,却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何把高深的数学变得“津津有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是很多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山东科技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刘洪霞。2023年,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刘洪霞教师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山东科技大学在此项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
  一直以来,刘洪霞带领她的团队在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将前沿科学研究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成功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老师,我的大学生活因为遇见您而有了崭新的起点”……翻开刘洪霞珍藏的生物工程2003级1、2班学生的留言册,众多暖心的留言让记者印象深刻。为何会有这样一本感人的留言册呢?
  原来,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的理论更加抽象,逻辑推理更加严密,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人而言可谓“难上加难”,在刘洪霞任教的这两个班级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让同学们树立信心,认识到“数学是大家生活中的好朋友”,刘洪霞不停地找同学谈心、为基础较差的同学补习,常常忙碌到深夜。
  刘洪霞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多年前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场景。“数学教研室跟学生教室相邻。每天的晚自习,我都在学生教室和大家一起度过。”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学年结束时,这个班级在期末统考中获得了全校第一名。这样的经历鞭策着刘洪霞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她和数学教研室的同事们一起用心打磨课程,耐心指导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截至目前,刘洪霞所带的班级已获得12次学校统考第一名。
  除了坚守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一线,潜心教学研究,刘洪霞还关心学生成长,因此深受学生喜爱,先后15次被学生评为“心目中的好老师”。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高数呢?刘洪霞和团队成员用“创新”回答了这个问题。
  据悉,刘洪霞带领团队通过知识的迁移和重构,升华数学能力,使学生逐渐热爱、巧用数学。“CT成像技术与线性方程组”“科赫雪花与无穷级数”……刘洪霞教师团队教学全过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不仅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更知道到哪里去。
  “教学若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见解,即使口才再好、技巧再高、手段再先进,效果也不会好。”刘洪霞说道。
  教学反思同样是刘洪霞从不忽视的教学环节。有时下课后学生已离开教室,她却会再转身查看自己的板书,研究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回到办公室后,她也会及时对当天的教学进行总结。正是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刘洪霞在教学中不断进步。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旨在全力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强化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团队参赛。刘洪霞教师团队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冷静从容的发挥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成功获得一等奖。
  对于荣誉的获得,刘洪霞非常自豪,她同时表示,比赛的目的是回归课堂。“我会继续把每一节数学课上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每个学生在数学领域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