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探索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打通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绿色通道
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9月26日
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
▲灵山岛上的贝壳博物馆
▲游客们准备乘船登岛。
▲灵山岛上的烽火台成为网红打卡地。
□本报记者 刘宏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塑造特色,打造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美丽海岛。聚焦生态保护和管理利用,依托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优质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通过系统治理、育强产业、做优品牌、创新机制,打通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山水林田资源保值增值。灵山岛保护区生态产品总值达到5.9亿元,在全市7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一,获评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单位,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系统治理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2022年11月,灵山岛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15亿元,于2023年6月正式进场施工,计划今年完工。
“这个项目旨在加强对灵山岛生态的整治修复,提高海岛植被覆盖率,逐步恢复海岛陆域生态环境;防止海岛环境污染,保持海岛生态环境良好;维护海岛典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区海洋发展局高级经济师张国亮说。
灵山岛保护区积极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点”上精准防治,通过限制燃油车辆上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及污水处理技术,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截至目前,岛上PM2.5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稳居全区第一,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55户,光伏发电安装面积达300平方米、累计发电9万千瓦时,实现太阳能路灯全岛覆盖,改建三格式污水净化池252户。“线”上水岸同治,实施“退养还滩”工程,清理养殖设施,恢复自然岸线生态,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垃圾清理,并建设环岛生态步栈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海岛生态旅游品质。截至目前,已拆除清理岩礁养殖区3.7公顷、养殖网箱140余个,收集清理岸滩及海上垃圾1300余吨,建设全长3.7公里的环岛生态步栈道。“面”上林草共治,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森林保护与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严格管控非生态活动,如禁止野外放牧,保护林草资源,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500亩,全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清理岛内散养山羊2000余只,每年可直接保护500亩林草免遭破坏。
育强产业
加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渔笙·无忧民宿位于灵山岛上安村,是目前岛上海拔最高、规模较大的民宿。作为嫁到岛上的外来媳妇,王华娟和公婆一起在岛上经营着这家民宿。自2020年4月1日正式营业以来,凭借贴心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该民宿受到众多游客好评,遇上“五一”、国庆等假期,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房间就被预订一空。
“很多游客都被‘负碳海岛’这块招牌吸引来。这张越来越响亮的‘生态名片’让很多岛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王华娟说。
近年来,灵山岛保护区依托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这一生态“招牌”,唤醒“沉睡资产”,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灵山岛保护区已建成中高端民宿160余家,总床位近2500张,获评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
同时,灵山岛保护区做实“蓝色粮仓”文章,向海洋经济要效益。通过发展碳汇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水产养殖绿色高效转型,成功打造“灵山岛海参”等知名品牌,显著提升了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截至目前,已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6000亩,投放人工鱼礁5.8万空方,通过持续增殖放流,预计到2025年各类水产品年产量将突破380万公斤。通过做优“绿色增值”文章,向旅游经济要效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3个、精品线路5条,持续提升游客体验。2023年,累计接待上岛游客约23.3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保护区先后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青岛市康养旅游基地等称号。
创新机制
构筑坚实生态管护防线
金秋九月,在灵山岛“运来石”景点,不少游客在“低碳商店”取货机前兑换商品,有的兑换了特色帆布包,有的兑换了太阳能充电宝……据了解,灵山岛全域实施激励机制,开发微信小程序,设计了“乘船上岛”“带垃圾离岛”“光盘行动”等24种碳积分应用场景,用户可凭积分到“低碳商店”兑换商品。
近年来,灵山岛持续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通过低碳“变现”,进一步形成全民参与减碳的良好氛围。
灵山岛保护区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海岛环境资源巡回法庭,首创“法院蓝+生态绿”环境司法工作模式,为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司法保障。创新构建“人工巡护+数字监护”的立体管护体系,线下组建68人的“生态护卫队”,形成“保护区管护站+网格管护队+生态管护员”的三级管护机制;线上整合数据应用、森林防火、人类活动点监测、巡护监控和生物活动拍摄五大功能,建成“智慧灵山岛”信息平台,累计制止破坏环境行为287起,构筑起坚实的生态管护防线。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退耕农户经济收益,灵山岛保护区率先建立海域海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全省首个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补助范围。确保生态保护者不吃亏、能获益,有效调动居民生态保护积极性。
“我们将扎实推进灵山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力提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发展壮大海岛文旅产业,着力打造和谐幸福美丽海岛。”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李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