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创新引领 金融赋能未来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行专场活动举行
高善武致辞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9月25日讯 今天下午,青岛自贸片区管委联合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举办“自贸创新引领 金融赋能未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行专场活动。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主任高善武出席并致辞。
高善武在致辞中说,青岛自贸片区获批五年来,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扩大金融领域开放,建设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推出“自贸助贷”“汇率避险”等惠企利企便利政策,吸引30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入区发展,成为提升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功能的重要支撑。片区将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高效供给优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中发布了青岛自贸片区“企i贷”科创助贷和“企e保”企业安全管理两个数据模型,数智化助力中小企业优化融资策略、降低融资成本。市税务局、青岛海关、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分别进行政策宣讲。青岛松上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依次路演,面对面与投融资机构对接,共同探讨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围绕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健全完善金融服务机制,优化便捷高效金融服务,依托“政银企”对接、融资路演活动全方位提升金融助企服务综合质效,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有力支撑。
2024东亚海洋博览会10月24日在新区启幕
总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拟设立四大类6个海洋产业专业展区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记者从黄发集团获悉,2024东亚海洋博览会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海岸新区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本届海博会是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总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拟设立四大类6个海洋产业专业展区,分别为山东海洋发展成果展区、海洋新材料展区、海工装备与海洋科技展区、海洋应急与救援产业展区,集中展示山东省及国内外在沿海发展成果、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海洋科技、海洋应急与救援等领域的装备技术、解决方案与产业成果,展览内容更加聚焦,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能源利用、海洋科技创新搭建学术研究、技术交流、国际合作的有力平台。
展会同期拟举办海洋科技人工智能大会、海洋新材料主题论坛、海洋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一对一采购对接会、展品年度创新金奖评选活动等多场专业配套活动,邀请涉海领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境内外企业代表出席,促进项目交流与合作,提升展商、专业观众与展会的互动参与实效,推动海洋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据悉,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是山东省唯一一个省部共建的海洋领域国际论坛活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海洋局承办,是国内规模最大、国际影响力极强的海洋合作盛会之一。
东亚海洋博览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成为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招商引资等平台功能于一体的知名海洋展会品牌,是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去年举办的2023东亚海洋博览会吸引40余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现场观众7.2万人次,接待各地专业参观团316个,组织专业配套活动30余场,达成合作意向227项,“蓝色朋友圈”覆盖五洲四洋,经贸成果丰硕。
2024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升级为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也将在更大舞台、更广范围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科技创新,为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助力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泊里镇创新“项目管家”“并联审批”“亮灯预警”等服务模式
高效办成项目落地“一件事”
□本报记者 丁霞
今年以来,泊里镇充分发挥山东省新生小城市、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卫星镇“双试点”优势,深入推进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效承接市、区两级94项赋权事项,创新“项目管家”“并联审批”“亮灯预警”等服务模式,靶向对接企业需求和项目实际,构建项目落地“一件事”特色服务场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区域十佳最具投资营商环境镇称号。今年1至8月,全镇累计办理行政审批业务4048件,其中新注册企业199家,企业满意度100%。
>>“项目管家”<<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7月份,海格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在泊里镇便民服务中心“项目管家”的帮助下,成功落地位于泊里镇的青岛市氢能产业园。
“泊里镇创新实施‘项目管家’服务模式,建立‘政务服务+责任部门+企业’项目抓包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线上联络群、一张作战计划表、一份分工明细表的项目推进机制。”泊里镇副镇长夏欢告诉记者,该镇组建了20余人的“项目管家”服务团队,畅通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渠道,全力为企业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据了解,“项目管家”为企业明确办理路径,详细告知准备材料、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实现“一次上门、全面讲解”,切实减轻企业多部门办理负担。此外,泊里镇还制定了“项目管家”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星级管家分类评价制度,结合企业回访反馈、窗口评价及公众意见等开展月度评估,将评定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紧密挂钩,激励“项目管家”团队优化服务,高效完成审批任务。自实施以来,已累计保障13个项目顺利落地和高效运营。
>>“并联审批”<<
为项目落地加码提速
“泊里镇创新实施项目落地‘一件事’集成服务,建立‘牵头+常驻+随驻’的部门入驻大厅机制。”夏欢介绍,由镇政务服务局(便民服务中心)牵头,经济发展与投资促进中心、规划建设办公室常驻,自然资源管理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等部门按需入驻,项目落地全关联事项全部入驻便民服务中心。
同时,聚焦项目立项、企业登记注册、建设施工、竣工验收等项目落地关键环节,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一窗统一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件事一站办”,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完善“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制定《优化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项目辅导员”对企业进行“批前辅导”,办事大厅提前进行“模拟审批”,各相关部门实现“并联审批”,为项目落地加码提速。今年以来,全力保障氢能产业园拓展区基础设施工程、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园等2个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实现“极速版拿地即开工”。启用“政务直办间”链接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及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通过“跨域通办”实现“即时办、联合办、同步办”,节省企业时间成本60%、交通成本80%,用行政审批“减法”赢得企业发展“乘法”。
>>“亮灯预警”<<
全方位解决堵点难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泊里镇还创新实施“亮灯预警”督办机制,对照审批流程图,紧盯关键节点,监控审批进度,主动识别审批潜在提速点。对办理滞后事项实行亮灯提醒、挂图督办、挂账销号制度,助推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建立点线面服务响应机制,以政务服务局(便民服务中心)为点、20个新村(社区)为线、101个自然村为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办理,构建企业和项目服务阵地格局。打造“镇+村+网格员”三级帮办代办体系,实现85项高频便民事项村内办理。制定《行政审批服务帮办代办工作制度》,实施帮办代办事项定期梳理、流程规范运作、成效考评激励等制度,形成帮办代办闭环管理机制。
截至目前,泊里镇累计完成企业帮办代办服务260件。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由机关干部担任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深入企业协调解决融资、用电、用工等发展难题,跟进了解企业项目落地开工审批诉求。今年上半年,泊里镇派驻81名企业特派员深入160家企业,解决诉求事项27件。
新区再添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记者 刘腾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高科技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机器视觉系统,包括基于AI的外观检测系统、3D机器人视觉系统与机器人视觉工作站。该企业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3D机器人视觉公司之一,也是拥有3D机器人视觉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公司。
此次荣膺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是对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在AI工业视觉技术和科产教融合项目发展成果的肯定。未来,海之晨将继续秉持简单、专注、共创、共享的公司理念,不断加大对AI工业视觉领域的研发投入,为国家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科产教融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获批建设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紧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发展,“四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获批前增长近一倍。
电子签章助力业务审批“零跑腿”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加快推进电子签章应用,全力为基层减负增效
□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徐炳军
近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人力资源e网平台电子签章及电子聘书应用启动工作部署会。会上,相关人员就电子签章的操作使用、电子聘书业务办理流程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电子签章是通过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防伪,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实现物理印章电子化签署电子文件的过程,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签名人的不可否认性。新区人力资源e网平台电子签章及电子聘书应用的启动,意味着在办理相关业务时,经办人不需到主管部门或审批部门加盖物理公章,不出办公室就可以办理,这将推进人力资源e网平台业务“在线填报、电子签章、网上流转、联合审批”的不见面办理模式的实现,促使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这也是推行档案电子化、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又一重要举措。
黄岛公安分局工作人员李长城表示:“单位职工较多,业务量也大,几乎每个月都要在人力资源e网平台办业务,尤其是办理批量业务时,需要盖上千个章,有时还会因材料携带不齐需要来回跑。自从前期参与电子签章试点以来,不用来回跑着盖章了,现在基本上不用出门就可以将业务办完,不仅节省了交通成本,更节省了时间成本,希望以后能够在更多业务上启用电子签章功能。”
下一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对电子签章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指导,并依托新区人力资源e网平台,持续做好岗位聘任、工资调整、年度晋级、人员新增、在职人员转退休等电子签章业务的开通、运行工作,助力组织人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便捷化。
青钢小镇明渠迁改工程开工
□记者 董梅雪 报道
本报讯 为满足沿张海线南侧及龙桥路东侧地块开发需求,解决地块排水问题,近日,由董家口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青钢小镇明渠迁改工程开工。
该工程为2024年西海岸新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67万元,为沿张海线南侧及龙桥路东侧实施雨水管道,迁改地块内现状雨水明渠。其中,沿张海线南侧及龙桥路东侧长约570米范围内,新建3×DN1000雨水管线,接至龙桥路东侧现状过路管涵,雨水排入龙桥路西侧现状明渠。对现状龙桥路东侧地块内明渠进行局部改迁,接至龙桥路现状雨水管线。新建DN1000雨水管线,长约100米。
目前现场异形井砼浇筑已完成,下一阶段将进行管沟开挖管道铺设工作,计划11月份完工。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提高地块排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助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市容市貌。
西海岸新区探索海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打通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绿色通道
生态“高颜值”变经济“高价值”
□本报记者 刘宏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出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明确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着力塑造特色,打造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美丽海岛。聚焦生态保护和管理利用,依托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优质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通过系统治理、育强产业、做优品牌、创新机制,打通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山水林田资源保值增值。灵山岛保护区生态产品总值达到5.9亿元,在全市7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列第一,获评省级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单位,全国首个“负碳海岛”——灵山岛入选生态环境部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系统治理
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2022年11月,灵山岛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15亿元,于2023年6月正式进场施工,计划今年完工。
“这个项目旨在加强对灵山岛生态的整治修复,提高海岛植被覆盖率,逐步恢复海岛陆域生态环境;防止海岛环境污染,保持海岛生态环境良好;维护海岛典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区海洋发展局高级经济师张国亮说。
灵山岛保护区积极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点”上精准防治,通过限制燃油车辆上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及污水处理技术,有效减少碳排放,提升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截至目前,岛上PM2.5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稳居全区第一,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55户,光伏发电安装面积达300平方米、累计发电9万千瓦时,实现太阳能路灯全岛覆盖,改建三格式污水净化池252户。“线”上水岸同治,实施“退养还滩”工程,清理养殖设施,恢复自然岸线生态,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垃圾清理,并建设环岛生态步栈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海岛生态旅游品质。截至目前,已拆除清理岩礁养殖区3.7公顷、养殖网箱140余个,收集清理岸滩及海上垃圾1300余吨,建设全长3.7公里的环岛生态步栈道。“面”上林草共治,采取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森林保护与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严格管控非生态活动,如禁止野外放牧,保护林草资源,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500亩,全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清理岛内散养山羊2000余只,每年可直接保护500亩林草免遭破坏。
育强产业
加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渔笙·无忧民宿位于灵山岛上安村,是目前岛上海拔最高、规模较大的民宿。作为嫁到岛上的外来媳妇,王华娟和公婆一起在岛上经营着这家民宿。自2020年4月1日正式营业以来,凭借贴心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该民宿受到众多游客好评,遇上“五一”、国庆等假期,提前半个月到一个月房间就被预订一空。
“很多游客都被‘负碳海岛’这块招牌吸引来。这张越来越响亮的‘生态名片’让很多岛民享受到了生态红利。”王华娟说。
近年来,灵山岛保护区依托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这一生态“招牌”,唤醒“沉睡资产”,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灵山岛保护区已建成中高端民宿160余家,总床位近2500张,获评首批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
同时,灵山岛保护区做实“蓝色粮仓”文章,向海洋经济要效益。通过发展碳汇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水产养殖绿色高效转型,成功打造“灵山岛海参”等知名品牌,显著提升了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截至目前,已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6000亩,投放人工鱼礁5.8万空方,通过持续增殖放流,预计到2025年各类水产品年产量将突破380万公斤。通过做优“绿色增值”文章,向旅游经济要效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3个、精品线路5条,持续提升游客体验。2023年,累计接待上岛游客约23.3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保护区先后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青岛市康养旅游基地等称号。
创新机制
构筑坚实生态管护防线
金秋九月,在灵山岛“运来石”景点,不少游客在“低碳商店”取货机前兑换商品,有的兑换了特色帆布包,有的兑换了太阳能充电宝……据了解,灵山岛全域实施激励机制,开发微信小程序,设计了“乘船上岛”“带垃圾离岛”“光盘行动”等24种碳积分应用场景,用户可凭积分到“低碳商店”兑换商品。
近年来,灵山岛持续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通过低碳“变现”,进一步形成全民参与减碳的良好氛围。
灵山岛保护区在全省率先成立首个海岛环境资源巡回法庭,首创“法院蓝+生态绿”环境司法工作模式,为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司法保障。创新构建“人工巡护+数字监护”的立体管护体系,线下组建68人的“生态护卫队”,形成“保护区管护站+网格管护队+生态管护员”的三级管护机制;线上整合数据应用、森林防火、人类活动点监测、巡护监控和生物活动拍摄五大功能,建成“智慧灵山岛”信息平台,累计制止破坏环境行为287起,构筑起坚实的生态管护防线。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障退耕农户经济收益,灵山岛保护区率先建立海域海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全省首个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补助范围。确保生态保护者不吃亏、能获益,有效调动居民生态保护积极性。
“我们将扎实推进灵山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力提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发展壮大海岛文旅产业,着力打造和谐幸福美丽海岛。”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李锋说。
六大IP、15个新业态……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全面焕新升级,聚力打造一站式生态旅游度假地
泡温泉赏非遗听大戏 这个十一就来藏马山
□本报记者 丁霞
9月25日,记者从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海岸新区今年对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实施全域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聚焦“康养、演艺、游乐、民宿、滑雪、影视”六大藏马IP,重点对15个新业态进行焕新升级,国庆期间将以全新面貌亮相,与广大市民游客见面。
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总规划面积约32平方公里,拥有山、湖、林、温泉四大资源,是国家4A级景区,现有邑兴坊(原阿朵花屿)、藏马老街、千嘻谷、东乐大观园、滑雪场、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等文旅配套,汇集了住宿、餐饮、娱乐、短剧拍摄等综合性业态。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将规划建设集康养度假、生态休闲、文创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生态旅游度假地。
■康养板块
康养板块打造“君行藏马”医养文旅综合体,规划以“汤泉、酒店、中医、体检、研学、体育”六大核心业态为基础,包含君行藏马汤泉、君行藏马中医院、君行藏马体育中心等业态,以中医养生为文化内核,集温泉沐浴、中医膳食、中医理疗、康体娱乐为一体,打造综合性温泉疗养度假目的地,为市民游客提供全家庭、全龄段、全维度的美好度假体验。君行藏马汤泉将于10月1日开业,将填补新区纯天然淡水温泉业态空白。
■演艺板块
演艺板块运营邑兴坊演艺小镇,打造邑兴坊全新品牌,全面覆盖民宿、特色餐饮、实景演艺、非遗展演、节庆活动、夜游经济等全产业链,让游客足不出园,便能享受高性价比、一站式文化休闲、微度假“超值”之旅,打造更加多元化、深度化、个性化的沉浸式体验。邑兴坊演艺小镇于今年中秋假期开启试营业,3天接待游客1.5万人次,将于10月1日正式开园。
■游乐板块
游乐板块建设藏马老街·美食街、东乐大观园、藏马山航空飞行营地、千嘻谷儿童游乐园、研学基地等新业态。千嘻谷儿童游乐园新增空中飞人、热气球网红游乐项目,将于10月1日正式开业;东乐大观园国庆期间将升级夜间演艺互动内容,举办庆国庆·民族火把节,游客可沉浸式欣赏民族艺术、民族风情;藏马老街将于10月1日至5日举办“欢度国庆——藏马山戏曲文化节”,上演民俗歌舞、戏曲杂技、京剧茂腔、舞龙舞狮、小品相声等传统节目;藏马山航空飞行营地引进近10架固定翼飞机,打造集航空观光旅游、飞行体验、航空研学等多业态于一体的航空主题基地,将于十月中下旬开业运营;北方研学旅行营地围绕自然探索、劳动实践、体育运动、国学非遗、影视演出、国防教育六大主线,开发100多款研学课程和主题营,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课程新颖的研学基地。
■民宿板块
民宿板块拥有特色的温泉木屋民宿、温馨的君行藏马酒店民宿、高端的独栋合院民宿以及邑兴坊8大主题的唐宋风格民宿,共1000多间客房。为迎接国庆假期,所有民宿内部装修、设施设备均已进行升级改造,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住宿体验。
■滑雪板块
滑雪板块主要依托藏马山滑雪场,进一步改造高级雪道坡度、增加公园雪道、新增雪毯、更新雪具雪服,计划开设夜场,预计12月前完成升级;同时将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提升滑雪爱好者的体验感,打造胶东地区最好玩、最刺激、最新潮的室外雪场。
■影视板块
影视板块打造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依托度假区完善的文旅配套,梳理了100多个拍摄场景,提供资质、内容、投资、审核等专业支持,整合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周边产业资源,打通影视拍摄服务“全链路”。自4月底开始运营以来,基地共接待瞰景近200组,拍摄影视作品60多部,已上映20多部。
以文旅“出圈”带动发展“出彩”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积极把握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深入实施“全域文旅”战略,创新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围绕环海环山旅居大环线,根据文旅资源和城市配套功能的集聚特点,梳理了藏马山、金沙滩、唐岛湾、灵山湾、古镇口、小珠山六大旅居圈,打造了“旅居西海岸”文旅品牌。其中,“藏马山旅居圈”凭借宜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旅业态,成为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和新区西部文旅产业发展的桥头堡。
藏马镇围绕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藏马山旅游度假区深厚的产业基础,深入挖掘藏马文化,不断拓展景区产业外延,按照景区标准配置全镇旅游要素,实施“藏马当鲜”品牌农家乐集群计划,推出“藏马印象”“绿马在手说走就走”等文旅产品,发掘培育“藏马绿品”“阿朵农庄”“藏马蜜语”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放大“山水藏马”文旅品牌效应,促进了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旅居西海岸,乐享藏马山。下一步,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将持续夯实六大板块的竞争力,引入国际国内一流的文化内容和游乐IP,提升景区服务品质,继续为新区文旅产业“打头阵、当先锋”,向着争创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不懈努力。
在双向奔赴中架起干群“连心桥”
西海岸新区开展“机关工作体验日”活动5个多月来,50多个部门共开展72次体验活动,现场解答问题197条,收集意见建议152条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 臧运芬
1000多名群众化身“体验官”走进机关,800余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走进群众……从春到秋,“角色互换、双向体验”的坚实脚步从未停止,一道道“双向奔赴、共建共享”的身影勾勒出一幅幅美丽图画。
这是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开展“机关工作体验日”活动的生动写照,也是构筑开放党建、打造为民机关的务实举措,更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
本次活动以“你我心手相牵、共赴新区美好”为主题,坚持人民至上、群众为本,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邀请各界群众走进机关进行“沉浸式体验”,组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换位式体验”,更好倾听民意、汇集民智,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更好宣传工作、改进工作,着力树立阳光、开放、为民、务实的机关形象。
敞开大门
欢迎群众“走进来”
“新时代的机关什么样?”群众心中总会产生一种未知的神秘感。开展“机关工作体验日”活动,就是把群众邀请进机关,到各个科室、服务窗口走一走、看一看,身临其境了解机关内部布局、工作模式、队伍状态等,拉近群众与机关的心理距离。
今年4月份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体验官们分别走进区市场监管局、区妇联、灵山卫街道等部门单位,对机关运行、制度规范、工作秩序、文化建设等进行实地察看和交流了解,对机关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这次活动为我们揭开了机关工作的‘面纱’,我看到机关工作忙碌有序,是为咱老百姓办事的地方。”社区群众代表李明辉说。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张家楼街道、灵山岛保护区管委等部门单位,以“走流程、亲体验、察效能、优服务”为主题开展政务服务体验活动。活动中,体验官们通过现场观摩、情景模拟、流程走勘、服务旁观等方式,实地参观政府采购开评标现场、基层机关政务公开体验区、营商环境服务驿站等场所,深度体验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企业登记一窗全办、工程建设项目集成服务、“周三专场”招聘会等办事模式,真切感受到了新区智慧化政务服务的便利升级,感受到了亲民式干群作风日益浓厚、亲清式政企关系日益清朗。
扑下身子
组织干部“沉下去”
工作怎么干,群众说了算。各部门单位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采取领导干部现场调研、业务科室服务到一线、“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方式,组织机关干部走进群众,近距离倾听呼声、回应关切,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区建筑工务中心组织机关干部与来自社区、小区物业的各方代表,一道走进沿风河快速路东延工程项目现场,就项目建设、休闲空间打造等进行专项解答,并结合群众的意见建议优化提升施工方案。
灵珠山街道组织机关干部走进灵珠碧乐汇商业综合体、联东U谷智慧科技城,了解经营情况和商户需求,协调解决入驻商户诉求,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
王台街道组织机关干部走上马路,沿路捡拾垃圾,探寻城市管理“死角”“盲区”。同时,体验临街商户生产经营便利情况,听取商户城市共建建议。
区海洋发展局组织机关干部和各方代表走进码头、登上渔政执法船,体验探讨渔政执法工作和依港管船新模式。
“我们建立‘带着问题到一线’工作机制,对‘诉速办’平台上的诉求热点、解决率低和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进行分类派发,组织业务骨干带着问题下沉一线精准调研、精确施策、精细解决,并由点及面解决一类问题,切实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质效。”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赵腾说。
深度体验
“融进”城市新脉动
感受城市脉动,共赴新区美好。区直机关工委联合多部门以“市民大体验”为主题,组织市民代表到多个公益场馆基地进行沉浸式体验。
体验官们走进西海岸图书馆,身处2000个阅览席位、200万册规划藏书超大空间和5G新阅读特色空间,感受“悦享书海 逐梦未来”的浓郁氛围;到西海岸科技馆,沉浸在多场景、全互动的大型综合性科技探索体验中;到新区静脉产业园了解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知晓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在全市首个“红石榴”主题公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市民代表还走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东区活动中心、劳动维权中心、少年法庭、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通过“走看听学试”深度体验书香西海岸、科技西海岸、法治西海岸、平安西海岸、健康西海岸等建设成就。
“新区发展得越来越好,咱们老百姓各方面也都更受益。”
“作为企业,我们一定会遵守市场监管各项规章要求,为维护市场秩序作出更大贡献。”
“坚决抵制一切邪教活动,相信科学、远离邪教、健康生活。”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同呵护青少年成长,我们义不容辞。”
……
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说道。
互动交流
当好群众“贴心人”
倾听民意,汇聚民智。“机关工作体验日”活动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通过“请进来+沉下去”双向体验,各部门单位能够及时了解群众最关心什么、最期盼什么、最迫切需要什么,及时把握机关工作应该往哪里聚焦、往哪里发力。
每次参观体验结束后,各部门单位都会组织工作人员与体验官们共聚一堂,开展互动交流。体验官们围绕部门工作、新区发展等积极提问题、出招数、谈感想,机关工作人员虚心听、认真记、专业答,大家坦诚相待、同心共商,为新区发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5个多月来,50多个部门共开展了72次体验活动,现场解答问题197条,收集意见建议152条,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改进提升措施,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开展‘机关工作体验日’活动,是打造‘开放党建 为民机关’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双向体验,在机关与群众之间畅通‘民意路’、架起‘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新区机关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区委区直机关工委书记丁吉庆表示,下一步,新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步丰富机关干部和人民群众双向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体验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当好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2024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西海岸会场在东方时尚中心启幕
创意无限,这场时尚盛宴别错过
□本报记者 谭宁
本报通讯员 王志欣
9月25日,以“原创力量 定制东方”为核心主题,融合时尚潮流、艺术创意与产业互动的2024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西海岸会场在东方时尚中心启幕。
时装周期间,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将于9月28日在东方时尚中心黄盒子美术馆举行揭幕仪式,同时将发布2025中国科技功能职业装趋势。据了解,该平台由中国服装协会指导,青岛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与北京科纺职业装设计研究院合作创办,著名职业装设计师刘薇任首席专家,是国内首个聚焦产业研发力量,研究创新职业装设计、制造、消费的专业平台机构。
9月28日,“O+SPACE”2025国际面料流行趋势解析沙龙将在东方时尚中心黄盒子美术馆二楼举行。现场将汇聚艺术家、设计师、创业者等各界人士,就最新面料产品、手工创作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动,旨在链接各方资源,打造一个开放、互动、沉浸式的创意平台。
9月29日,2025中国科技功能职业装行业论坛将在东方时尚中心举行。届时,行业领袖、职业装设计专家、纺织服装企业代表等将对“中国职业装创新研发平台如何赋能行业”进行深度交流,并就“健康防护保障职业安全”“设计研发赋能产业升级”等话题展开讨论。
本届时装周期间,东方时尚中心还将举办一系列艺术展览及精彩活动。其中,《本色出演/成为本尊》24位当代女性艺术家影像作品展9月25日在黄盒子美术馆与观众见面;《百年婚纱礼服回顾展》首期聚焦1920至1990年古着婚纱,以《最后的晚餐》油画置景重现历史风华;多巴胺艺术秀/T恤签售、夜游黄盒子美术馆等精彩体验活动也将同期上演。此外,东方时尚中心园区各类业态也准备了丰富的内容,艺术疗愈空间——别来心舍已对外开放,主理人将海洋文化、禅意故事与空间完美结合,旨在让每位到访者都能得到心灵治愈;刘薇工作室、柒叁画廊、BEVERLY等也准备了丰富的内容,值得广大市民游客前往参观。
据了解,2024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由亿联集团旗下青岛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协办,其开发运营的东方时尚中心园区是会场之一,该园区是助力本地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本届时装周面向全国展现时尚艺术交融的特色窗口。多年来,东方时尚中心持续举办各类行业活动、展览、论坛等,聚集流量打造行业标杆,并积极探索时尚艺术与园区运营共同发展之策。园区长期致力于资源整合与优化,助力平台企业共创共赢,成为推动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服务沉下去,治理活起来
珠海街道新松街社区成立全区首个社区党员工作室,零距离服务群众
□本报记者 董梅雪
今年7月份,珠海街道新松街社区设立了全区首个社区党员工作室,鼓励辖区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联系服务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发力,为社区建设注入“红色动能”。截至目前,新松街社区党员工作室已招募党员8名,举办公益活动30余场。
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打造“党员工作室”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谈及成立党员工作室的初衷,新松街社区党委书记李芳萍说,“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在社区治理中,我们要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
李芳萍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她在成都参加培训时了解到,成都市打造了一批务实干、特色强、成效优的老党员工作室,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融入城乡社区发挥优势作用。
培训结束后,李芳萍心中便萌生了在新松街社区成立一个“党员工作室”的构想:选配党性强、威信高、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在职党员,根据社区发展特色和党员的特长,灵活设置党建指导、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符合基层发展治理需求的服务项目,让其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红色力量”。
“初次招募,就有8名党员报名参加。根据这几位党员的情况,我们将其分为名人、名医、名师、名嘴4大类别。”李芳萍说,目前,8名党员都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分别认领了社区党建项目,定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党员们认领服务项目后,社区会定期进行追踪管理,确保各服务项目能够长期开展。
发挥党员优势特长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党员崔天宏是一名教师,今年暑假期间,崔天宏在社区开展了多场公益课堂活动,免费为社区的孩子们教授音乐、书法、口才等课程,有效丰富了学生们的假期生活;退休老党员赵金热衷社区公益事业,他主动当起调解员,帮助居民化解矛盾纠纷;党员赵衍翰充分发挥自己消防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开展消防知识进社区活动,并协助社区开展环境整治,清理辖区卫生死角,劝导居民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水灵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程永娟,自参与党员工作室建设以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等,并向居民宣传各种健康保健知识,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从专业医生到机关干部,再到企业员工,新松街社区党员工作室的党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及特长,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直面问题、化解矛盾,把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新松街社区将充分利用好下沉党员的优势特长,通过打造多处“家门口”的活动阵地,让党员干部更好地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群众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主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进一步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胶南街道
更新精准“点穴” 提升城市品质
□记者 祁璟
通讯员 吕瑞峰 报道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胶南街道采访获悉,今年以来,该街道以“城市针灸”理念为引领,从城市的关键“穴位”入手,通过小空间、巧手法和低投入,全面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宜人场景,为城市更新注入新动能。
在提升公共空间方面,街道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施工,对辖区内的9条道路进行了修补,共计12公里。同时针对辖内积水点进行提升改造,及时消除道路安全隐患,确保居民安全出行。在优化闲置空间方面,街道利用大珠山北路和横五路交叉处闲置土地,打造以海智绿谷为主题的口袋公园,为周边企业职工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在优化便民服务空间方面,街道将原秦家庄村委办公地点改造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不仅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还设有棋牌室、阅览室等功能厅室,并安装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让辖区老人吃得放心、玩得开心、过得舒心。
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大村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本报记者 梁玉鹏
今年以来,大村镇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分超市、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户外大屏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利用小戏小品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文明节俭、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等理念,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等,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6000余份,开展相关志愿服务300余场,覆盖人群超过8000人。
近日,大村镇组织开展了歌咏颂中秋活动。现场,演员们通过表演《移风易俗新风来》《常回家看看》等文艺节目,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活动间隙,志愿者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并用乡土话向他们宣传文明婚俗、文明祭祀、孝老爱亲等文明理念。“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不少年轻人选择办集体婚礼,我觉得这种方式很新颖也很简约。”活动中,不少村民还主动加入宣传队伍。
大村镇组织召开移风易俗倡树新时代美德视频培训会议,组织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参加。会议现场,大家深入学习了红白理事会在促进村庄发展、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充分汲取了其他镇街在开展基层工作、推进婚俗改革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听了宣讲员纪燕的优秀事迹,让我感受颇深。今后我将强化对‘红白喜事’的管理引导,做好老年群体思想工作,带领村民移‘歪风’破‘旧俗’。”西南庄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丁建坤表示。
不放大喇叭、不搞大排场……大村镇白马社自然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积极作用,研究落实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慎终追远、厚养薄葬的文明理念,推广丧事从简、绿色殡葬,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
“我们抱着最节约的目标,提倡一切从简,减轻村民负担。在丧葬方面,我们制定了相应的丧事规格要求,例如在酒席宴请方面,村内会统一安排在经济实惠的饭店。同时,建设集体公墓,一切费用由村集体承担。”白马社自然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郑增彬说,“我们村还大力提倡婚事简办、婚事新办。村里有结婚的,村文艺表演队会免费为他们提供迎亲服务,包括敲锣鼓、扭秧歌等表演。”
接下来,大村镇将继续坚持多元参与、精准施策、常抓不懈,加强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敬老爱老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生活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
黄岛街道
滴灌式技能培训 助力家门口就业
□记者 丁霞 报道
本报讯 近日,黄岛街道组织开展“滴灌式”技能培训班。本次培训共设短视频直播、西式面点制作、衣物收纳三个班次,共计200余名居民参加。
短视频直播课现场,老师详细讲解了直播话术、直播流程、脚本制作等内容,并手把手教授学员拍摄短视频。在西式面点师培训课程中,老师给学员们讲解了面包、蛋糕等西式甜点的制作流程和技巧要点,并指导大家进行现场制作。
此次培训采取小班化、实操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靶向”对接,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导和练习,不仅提高了培训效率,更确保了培训成果的转化率,为居民就业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长江路街道
加强网吧检查 护“未”健康成长
□记者 刘宏超
通讯员 李春霖 报道
本报讯 近日,长江路街道“五老”义务监督员对辖区内的网吧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
行动中,监督员重点查看了各网吧是否存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并对上网登记、规范管理、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同时,还向网吧经营者宣传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网吧经营者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接下来,长江路街道“五老”义务监督员将深化网吧监督检查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绿色、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加快打造新区特色教育培训产业品牌
□胡文东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中共中央新修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培训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服务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西海岸新区特色培训资源丰富,如果大力开展特色教育培训,必将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增强干部拼经济抓发展的能力素质,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区发展特色教育培训产业的独特优势
令人神往的山海旅游资源。优质的旅游资源,本身就是特色教育培训产业的催化剂和助推器。西海岸新区绵延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亚洲第一滩”金沙滩、“天下第一古台”琅琊台、“中国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等众多景区景点。其中,以东方影都为支撑的影视文化旅游,以金沙滩啤酒城为支撑的啤酒文化旅游,以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灵山湾、唐岛湾、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珠山景区等为支撑的自然风光旅游等资源,构成了新区打造全域旅游格局的重要基础。
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新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30处“建功新时代”主题党日特色阵地、18处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点、8处海洋发展特色教学点。其中,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先后获评“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山东省关心教育下一代基地”“青岛市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杨家山里村中共青岛工委旧址和杨家山里一村被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古镇口融合创新主题园荣获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青岛齐长城百果园-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西海岸新区建党百年党史图片展馆-大珠山-将军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古镇口国防教育基地-明月海藻科技馆-海军公园-海军军史展览馆-青岛港无人码头-青岛市博物馆-国家深海基地(蛟龙号)”2条红色线路入选青岛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独具特色的“四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新区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经略海洋、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突出。西海岸是古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洋文化、齐鲁文化、琅琊文化多元交融。这里既有“杨家山里这一被誉为当地‘小延安’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教育基地”“一门三杰铸忠魂的丁氏三姐弟”,又有“逐梦深蓝筑梦国防的古镇口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超级大港山东港口青岛港”,还有“科技赋能数智引领的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探秘海藻世界乐享健康生活的中国海藻科技馆”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既能让学员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又能深度学习和体验到新区传统与现代、高质量发展与开放包容相互交融的创新活力,形成新区典型突出、品牌响亮的特色教育培训独有竞争力。
富有活力的“四张名片”独具魅力。“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四张国际名片,已成为新区在国际舞台上的鲜明标志。在新区参加培训,既能感受到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崛起和青岛凤凰音乐节的激情,又能体验“永不落幕”的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狂欢盛宴和青岛世界博览城的开放与活力,学员可以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新区作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相关旅游产品开发经验丰富,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转化为推动特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的动力。
“六点发力”加快打造新区特色教育培训产业
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制订新区特色教育培训产业规划。要认真学习借鉴浙江、深圳等地特色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强调研论证,转变思想观念,提炼教学主题,深入挖掘新区独特的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海洋特色资源以及现代发展成果,整合新区优势发展资源,制订符合新区实际的特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规划。将新区特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培训产业体系,把新区打造成全国环境良好、效果显著的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建立培训基地,形成特色教育培训龙头机构。一个地方特色教育培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培训机构的带动。新区发展特色教育培训产业,必须集中力量建立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培训龙头机构,如推动建立“新区海洋干部学院”“新区干部培训基地”等。以此为依托,带动新区特色教育培训机构发展,促进特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壮大。
做好教学设计,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精品课程。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要深入挖掘、总结提炼海洋博物馆、海洋牧场等海洋蓝色资源,琅琊台、齐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址,唐岛湾公园、城市阳台等现代城市景观的特色课程开发、教案准备和课件制作工作。增加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拓展式等特色课程的开发设计。如重走琅琊台御路云梯、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海洋潜水、海上防险救生模拟体验、沉浸式影院、VR行知中国等。通过小故事讲解与互动式、体验式分享,推动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和教学内容的见行见效、入脑入心。
精心设计培训线路,充实教学内容。新区特色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相对较为分散。因此,在教学线路的设计上,要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教学需求和资源特点相结合,构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线路,将分散在各镇街的特色优势资源有机串联,实现教学矩阵与精品线路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可结合新区优势,设计打造多条以“红蓝绿”(红色教育、蓝色海洋、绿色乡村)为主题的“特色套餐”精品线路,打响新区干部教育培训的“特色品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教育团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高水平教师团队,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形成以骨干教师为主导、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队伍结构。采用讲授式、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多维教学方式,通过引入真实情境和故事、角色扮演、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员参与到学习和成长实践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加强宣传推介,形成放大效应。加大对新区特色教育培训的宣传推介力度,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策划,通过《海上有青岛》等大型实景演出节目和凤凰音乐节等活动,强化新区特色教学的氛围营造;利用好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讲好新区故事、传播好新区声音,让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独特的培训方式成为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作者系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讲师)
“钉钉子”,需具备“硬钉子”的品质
□马志丁
“钉钉子”象征着一种坚持不懈、专注且极具耐心的工作态度。就如同真正的钉钉子过程需持续用力而不能半途而废,工作亦要如此,需持续发力,专注于目标任务直至圆满完成。
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是对“钉钉子精神”的首次明晰阐述。随后,总书记又在诸多场合强调了“钉钉子”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再次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彰显出“钉钉子精神”在当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想将工作扎实抓好、任务切实落实,仅有钉钉子精神还不够,还需“钉子”——这一干工作的中坚力量自身过硬。唯有钉子自身够硬,具备“硬钉子”品质,方可持之以恒、不折不扣地破“坚冰”,从而有效解决困难、出色完成任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钉钉子更需要自身过得硬。钉钉子是硬碰硬、实打实的活,不是一颗过硬好钉,不但难以钉深钉牢,可能会打坏钉子,甚至脱靶伤手。同理,在工作中,我们只有具备“硬钉子”的品质,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时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硬钉子”首先需具备坚定的信念。信念犹如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在困境中坚守,于磨难中前行。苏武牧羊,长达十九载,渴饮雪、饥吞毡,却始终紧握汉朝符节,绝不向匈奴屈服,只因他心中怀着对祖国的忠诚与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恰似坚硬的钉子,即便处于最恶劣的环境,也能支撑其坚守原则与底线。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遭遇各种困难与挫折,有时甚至陷入迷茫与困惑,但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笃信自己的目标与价值,就能如“硬钉子”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拼搏。
“硬钉子”还需具备顽强的毅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往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就如同钉钉子需一锤一锤地敲打,才能将钉子深深钉入木板。焦裕禄在治理兰考“三害”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他亲自带领干部群众深入实地考察,寻找治理风沙、内涝、盐碱的方法,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却又一次次重新开始。他不顾自己身患重病,坚持奋斗在一线,这种顽强的毅力如同坚硬的钉子,一点点地攻克着兰考的“三害”难题,为兰考人民带来了希望。学习与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难题与挑战。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毅力,不断努力与尝试,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硬钉子”更需具备过硬的本领。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持续学习与积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在港口装卸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为了提高装卸效率,他带领团队不断钻研技术,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哪怕遇到再多技术难题和瓶颈,也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解决方案。经过长期的努力,他和他的团队成功刷新了多次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为我国的港口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我们没有过硬的本领,很容易被时代淘汰。只有像“硬钉子”一样,不断磨砺自己,提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我们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钉钉子,钉子首先要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一颗“硬钉子”,坚定信念、磨炼毅力、提升本领,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以“硬钉子”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只要拥有“硬钉子”的品质,发扬好钉钉子精神,就必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所有困难,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作者系西海岸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科科长)
俄罗斯代表团来新区参访,助推中俄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向纵深发展
牵手友城,共育未来
□本报记者 丁一
9月23日至27日,由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第八届议员、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阿尔图霍夫,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市长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克拉夫琴科等一行5人组成的新罗西斯克代表团,应邀参访西海岸新区,围绕经济、教育、文旅等主题开展考察调研。
在凭海临风小学,代表团参观了该校特色书法、掐丝珐琅和漆扇制作,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代表团还观看了无人机社团、足球社团表演,并与同学们亲切互动。在座谈环节,凭海临风小学校长薛萍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中外人文交流等情况。2023年,凭海临风小学与新罗西斯克第六中学建立友好联系,活动现场,双方也成功连线,围绕传统节日、学习生活展开交流。代表团负责人表示,两国之间开展人文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未来希望双方开展更多合作项目,共同努力推动建设更加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齐鲁第一实验小学,俄罗斯籍学生爱丽莎和中国学生王艺橦作为小讲解员,带领代表团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从承载着学校精神的文化石到诉说历史的陶瓷博物馆,从科技感十足的K-bot教室到充满童趣的贝壳博物馆,每一处都留下了代表团的称赞。在皮影博物馆,非遗传承人吴云凤指导学生表演皮影剧《花木兰》,代表团成员纷纷参与体验表演。2023年,齐鲁第一实验小学与新罗西斯克凯撒体育中学建立友好联系。安德烈·瓦西里耶维奇·克拉夫琴科表示:“教育是促进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接下来,政府部门将为双方学校进一步友好交流提供助力,推动中俄基础教育合作向纵深发展。”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9月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来,西海岸新区与新罗西斯克在经贸、人文、教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通过两国各级外事和教育部门的积极协调,目前,新区与莫斯科、圣彼得堡、新罗西斯克等城市的14所学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双方围绕青岛市“上合教育”品牌和“Hello,伙伴”中外人文交流品牌开展了足球交流、俄语学习等系列活动。
如今,在太行山路小学,国际同步课堂每周三、周五15:30-16:10固定开课。课堂上,俄罗斯彼尔姆市第二中学老师米哈伊尔等为太行山路小学学生教授俄语课程,太行山路小学教师为俄方学生教授汉语。“每周,太行山路小学的特聘外教——来自俄罗斯的卡佳博士都会到校为学生们强化俄语口语教学,帮助大家纠正发音。”太行山路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区最早开展国际交流的学校之一,太行山路小学在2014年6月就与俄罗斯彼尔姆市第二中学建立起友好联系,两校开启了国际同步课堂并实现常态化授课,十年间共同组织了“亚欧之声”国际互动艺术节、“我的视野”第三届国际中小学电脑技术竞赛等一系列交流活动。2015年开始,彼尔姆市第二中学师生近百人次先后五次访问太行山路小学,太行山路小学访问团也两次到访彼尔姆市第二中学,两地师生的友谊实现了“双向奔赴”。
未来,西海岸新区将持续加强与友城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鼓励友好学校相互交流,充分汇聚友城优秀教育资源,助力“走出去”“引进来”均衡发展,双向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外人文交流使者,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9名新区学子喜获物理奥赛“省一”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山东赛区)中,西海岸新区学子喜获佳绩。其中,西海岸中学陈星宇,胶南一中李豫、孔涵,西海岸一中迟翊凡、刘骞、王然、张清皓、李松霖、蔡玉琳获一等奖,李豫同时入选奥赛省队。另有13人获二等奖、23人获三等奖。
近年来,区教体局将创新人才培育视为战略重点,引进多名金牌教练,构建起一支以主教练为核心、助理教练为辅助的梯队式教练队伍,不断探索优质高中联合培养新路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下一步,新区将继续对标高校“强基计划”和“多元成才”,加快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探索实践多元优质发展路径,为新区学子成才之路奠基,为国家人才储备助力。
青岛滨海学院组织开展留学生青岛文化之旅活动
培养知华友华爱华友谊使者
□本报记者 丁一
本报通讯员 董栋
为了让留学生感受青岛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近日,青岛滨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留学生青岛文化之旅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壮大知华友华爱华力量。
活动中,留学生们走进青岛党史纪念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张张生动的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献资料、一个个动人的党史故事,深入了解青岛乃至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奋斗足迹。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将以史为鉴、从我做起,为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随后,留学生们来到青岛奥帆博物馆,近距离观赏了各式各样的帆船模型,聆听了关于帆船运动的历史故事和奥运精神的传承,并亲身体验了模拟帆船驾驶的乐趣。
韩国留学生李知原表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的崛起,今天通过参观奥帆博物馆,我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强大。我要好好学习,做中韩两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友好交流的使者。”
据了解,青岛滨海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学期共有来自俄罗斯、泰国、塔吉克斯坦、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的50余名留学生。未来,青岛滨海学院将进一步面向留学生开展多维度、多途径的新时代国情教育,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不懈努力。
师德演讲展风采 立德树人铸师魂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弘扬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暨2024年度全区教职工师德演讲比赛举行,48名从初赛中脱颖而出的教师进入决赛。
决赛中,参赛教师以亲身经历或身边教师的感人事迹为素材,通过生动的讲述,将新时代教师的爱与责任、信念与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马春晓等14人获一等奖、王斐钰等20人获二等奖、杜欣阳等11人获三等奖。
本次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全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举办赛事策划培训 助推体育产业发展
□记者 丁一 报道
本报讯 日前,西海岸新区体育产业联合会与体银商学联合举办赛事策划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体育行业从业者参与培训。
本次研修班以“体育赛事IP策划包装开发实务”为主题,从体育赛事IP的认识、打造、商业开发、赛事的运营与策划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提升了各学员对体育行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激发了文旅体融合发展新动能,强化了新区体育产业联合会各会员之间的凝聚力。
作为省内首个区级体育产业联合会,新区体育产业联合会致力于搭建新区优秀体育企业及体育产品的展示平台,打造新区重点体育产业项目招商平台。目前,联合会已有76家会员企业,助推新区形成市场主体活跃、产品供给丰富、体育消费旺盛、带动作用明显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