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02版:要闻

03版:关注

04版:城事

05版:我们的节日·春节

06版:镇街

07版:专版

08版:教育

薛家岛街道深度参与船舶海工产业链党建联盟共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擦亮“党建红”,赋能“船舶蓝”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2月07日     

2024年02月07日 06版:镇街


  薛家岛街道海工企业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 丁霞

  近日,薛家岛街道参与打造的“西海岸新区产业链党建赋能  促进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荣获“山东党建云平台2023产业链(企业)党建十佳品牌案例”。近年来,薛家岛街道深度参与船舶海工产业链党建联盟共建,积极推动战斗堡垒建强在“链”上、资源要素汇聚在“链”上、服务保障落实在“链”上,以党建联盟“组织力”引领企业“发展力”,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对话交流和协作共建平台,开启“党建红”引领“船舶蓝”新篇章。

  >>组织联建<<
  聚焦“固链稳链”着力点

  薛家岛街道先后召开政企恳谈会、党建联盟会、政策宣讲会等8次会议,船舶海工产业链党建联盟各成员单位就产业强链补链、技改提速提效、生产要素保障、劳务人员管理和技能人才培养等内容,分享了经验成果。
  “目前,街道已建立18家海工企业党组织台账,并制定理事会成员单位‘党建工作需求清单’,组建党建联盟沟通微信群,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创新优势。”薛家岛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孙丽告诉记者。街道还结合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党组织与华顶山路社区、南岛社区等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7次,并开展“安全意识提升”培训班、线下招聘会、篮球赛、焊接技能竞赛等活动10余场,为推进船舶海工产业人才流动成长良性循环和产业高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资源共享<<
  激活“补链延链”动力源

  薛家岛街道依托中国船舶(青岛)海洋装备研究院,积极招引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青岛迪普水下装备有限公司等船舶海工上游设计企业,打造海洋装备研发和集成创新平台,补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基地培养+平台招引”模式,整合新区顺泽职业培训学校及业内知名培训专家,联合成立海洋船舶工程培训基地。2023年,累计为海西湾船舶海工企业培养、输送特殊工种9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
  同时,打破海西湾基地上下游企业之间由于采购价格或技术认证等因素造成的“原料进口、产品外销”局面,促成中船发动机与北海造船、海西重工等企业“地产地配”,建立了以低速柴油机、燃气轮机、曲轴、船用工业锅炉、甲板机械、舰船电机、电力推进系统为配套的产业链条,船舶发动机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9%。

  >>服务为本<<
  开启“优链强链”助推器

  薛家岛街道聚焦“硬件”和“软件”方面,动态匹配北海造船、中国石油等链主企业需求,打造海西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租赁型住房、配套食堂及停车场等“硬件”设施,精准提供财税、供应链金融、法律咨询等“软件”服务。
  同时,重点强化属地功能,针对企业供电、供水、供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以及证照办理、交通运输等保障问题,制定9条措施。2023年,共协调解决困难40余项。薛家岛街道还积极选派服务专员12人,整理产业链企业在党群共建、项目招引、营商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诉求,实时跟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落地,紧盯电机生产车间、双燃料供给系统建设等54个在建项目,累计解决诉求难题67件。
  下一步,薛家岛街道将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广泛凝聚组织力量,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在产业发展、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方面,全力推动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