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零投入,增产增收有保障,六汪镇——
订单农业好“钱”景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3月21日

马铃薯一体化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工人对马铃薯种进行切块割芽。
□文/本报记者 梁玉鹏
图/本报通讯员 韩加君
近日,记者在位于六汪镇柏乡三村的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马铃薯一体化播种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起垄、播种、盖膜一气呵成。近年来,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机械耕种、保底收购的种植方式,分配“股金”、领取“薪金”、发放“租金”的收益模式,实现农业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合作社马铃薯种植面积1.2万亩,亩均产量达5000斤,带动社员年增收2000余万元。
发展订单农业 农民生产没顾虑
“我今年种了300亩土豆,每亩土豆的纯利润大约两千元钱,效益非常可观。”柏乡三村马铃薯种植户李功明告诉记者,“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供药、管理、收获,我们只要出地出人工就行,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据了解,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与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该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机械耕种、保底收购的种植方式,稳民心、增产量、保收益。合作社事先以订单形式与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统一引进优质大西洋马铃薯种苗,按照每亩200斤种苗、150斤化肥、60元农药的标准统一配发农资,赊销给种植户,并全程使用机械统一耕种。待马铃薯成熟后,合作社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保护价进行回收,结账时扣除种植成本,从而让种植户零投入,降低种植风险,为种植户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实现三重收益 富农增收有底气
有了固定订单的“底气”,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不断开拓增收思路,通过分配“股金”、领取“薪金”、发放“租金”的方式,助力种植户增收致富。
“合作社实行利益共享,每年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通报合作社交易量、交易额、年产量及盈余等情况。在提取规定的风险金、公积公益金后,将60%的盈余按照占股比例分配给社员。”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刘国栋介绍,马铃薯的规模化种植不仅为社员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更为周边村庄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前期马铃薯切块割芽、种植期的投种运输、后期的田间管理等环节都需要劳动力,通过短期和长期两种方式,平均每天吸纳20余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农忙时每天达50多名,人均年增收1.62万元。”刘国栋说道。
另外,大规模的马铃薯种植需要大量的土地,除了社员自有土地之外,合作社还流转农民土地1000余亩,每亩地每年流转金1000元,既避免了土地撂荒又增加了农民土地资产性收益。
强化党建引领 激活振兴强引擎
为强化党建引领在合作社发展中的作用,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建强马铃薯产业攻坚堡垒。
刘国栋介绍,合作社实行党支部书记与理事长“一肩挑”、支部委员与理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制度,使党支部与合作社决策层、管理层融为一体,党支部参与合作社决策管理,把控发展重点,凝聚社员合力。同时,党支部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党员先锋服务队,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目前合作社已发展核心社员158人,种植面积1.2万亩,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的恒温库(库存5000吨)、200平方米的农业投入品库,成为全市最大的集种植、销售、仓储、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之一。
刘国栋说,合作社这条“产业基地化、农业社会化、管理标准化”的路子,为广大种植户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作为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在山东地区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享有产业面积和价格的绝对优势,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我们把马铃薯产业化作为接下来发展的方向,大力推进马铃薯深加工和主食产品开发,同时加大对社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员种植水平,促进社员增收致富。”刘国栋表示。
下一步,六汪镇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健康小镇 锦绣六汪”建设目标,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