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张玉亮——
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11月08日
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是张玉亮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丁一
本报通讯员田禹任波
他是一名英语教师,也是一名译者;他从事翻译工作20年,把译作当成自己的孩子,也在翻译中育人;他有着1000多万字的笔译实践,翻译出版《他们当时在南京——南京大屠杀的英美国民见证》《被遗忘的城市》等译著20余本……他就是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张玉亮。
大学毕业后,张玉亮入职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从此踏上了翻译之路。
一开始的翻译工作并不顺利。由于作者和译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贴近译者语言风格的作品会好翻译一些,与译者风格相差太大的作品翻译的难度也会变大,这就需要译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凭着对翻译的热爱,张玉亮在这条路上坚持了下来。
“最开始的时候,我翻译了很多儿童文学,可是后来再回头看自己翻译的作品时,感觉不太满意,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那样翻译,明明很多句子有更好的译法,我甚至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我翻译过书。学院里开始统计译著的时候,我其实已经有六七本出版的书了,但总觉得翻译得不好,不好意思拿出来。学院领导得知后非常支持我,鼓励我在翻译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张玉亮回忆说。
从一开始翻译儿童文学,到把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是近些年张玉亮翻译作品的一大变化。张玉亮说:“每次看到自己翻译的作品被大家认可,心里就非常满足。希望通过我的翻译,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结合国家战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让同学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本领、增长才干,是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坚持的育人方向。关注到张玉亮热爱翻译工作,2021年,学院有关负责人专门找到他,鼓励他当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攻翻译方向。
“当时,学院让我负责笔译工作坊课程教学,我非常紧张,用了整整一个暑假才备好了32节课,但是上课的时候还是很忐忑,不过后来学生的反馈很好,这让我充满了信心。”张玉亮说。
经过翻译实践,张玉亮的很多学生成为了优秀的译员,甚至还出版了自己的译著。2020级英语笔译专业学生文思遥已经出版了三本译作,而且都是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的;同级的李毅也出版了一本译作……
“看到他们能有自己的译著,我比他们都要开心,因为能有自己独立译著的翻译硕士凤毛麟角。”张玉亮说,期望越来越多的师生喜欢上翻译,在写好实践育人这篇文章中,传递更响亮的中国声音,培养大批饱含中国情怀的优秀翻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