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汪镇构建“政府引导+自主创新+市场运作”的种业一体化发展体系,做强种业经济打造种业强镇
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芯”动能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3月11日

隆铭牛通过4代选育,已完成8个谱系种源建设。

齐鲁地方家禽良种——琅琊鸡
□本报记者 梁玉鹏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六汪镇立足农业大镇实际,深度融入青岛“国际种都”发展战略,以打造种业强镇为目标,全面构建“政府引导+自主创新+市场运作”的种业一体化发展体系,加速培育壮大种源自主可控的种业企业,做强种业经济,抓牢农业命脉,以种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日前,六汪镇“打造种业强镇 增强乡村振兴‘芯’动能”案例入选西海岸新区2023年度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外引内培双向发力
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通过大力开展种子产业招商行动,六汪镇研究制定“全员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策略,重点引进农产品种子研发培育项目;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在育种攻关、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推广等环节提供菜单式服务,做大做强一批优势龙头种业企业,达到“强筋壮骨聚动能”的效果。目前,六汪镇已顺利引进北京国盛中以农业科技等农产品种子研发培育类项目12个。
同时,六汪镇深入落实种业项目申报管理、种质资源普查及种业监管等工作,瞄准潜力大、创新强、成长性好的优势种业企业重点扶持,通过自主育种、养殖扩容等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积极培育隆铭牛、禽之宝琅琊鸡、天之润花生等本土种业优秀品牌,打造品牌化、特色化的种业品牌,提高种业附加值。借助“互联网+”优势,该镇引进乡村直播基地,系统推介康福莱红薯、隆铭高端雪花肉牛、胶河黑山羊等优质种质资源,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200余万元。推行“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育种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制繁种协议,推动良种在本地推广,真正做到延伸链条,产业融合促增收。
保护创新双管齐下
新引擎带来新动能
祝兹旱稻、胶河大白菜等10余个品牌均已申请商标或申报自主产权,琅琊鸡先后列入齐鲁地方家禽良种、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进行重点保护;隆铭牛业通过4代选育实验完成8个谱系种源建设,采用最先进的第三代胚胎移植技术提高胚胎生产效率;胶河黑山羊被列为青岛市畜禽品种保护目录,正在组织申报国家级审定……这一系列种业创新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六汪镇实施的良种扶持计划。
据了解,良种扶持计划引导种业项目落实商标注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优秀种质资源。大力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落实种业项目申报管理、种质资源普查及种业监管等工作,强化良种推广和种子质量全程监管,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实施种业创新行动,借助隆铭牛、禽之宝琅琊鸡、胶河黑山羊三大种源企业,加强畜禽良种资源开发利用,助力“老品种”蜕变。积极落实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新品种”研发,促进“市场化”推动,抢占种业新高地。
六汪镇还聚焦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由镇党委牵头成立种业专家智库,协调农业研究员、种业专家、高校教授、优秀科研人员等区镇两级种业技术人员下田入企,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山东华盛农业研究院等20余家科研院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良种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
政策平台双重保障
小种苗催生大产业
为了做好种业创新服务保障工作,六汪镇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牵头的种业培育服务专班,研究制定良种繁育保障办法,建立“镇-企业-党员”三级联动推进机制,一对一派驻种业项目党员联络员靠前一步倾心服务,解决企业资金、用地等问题。依托胶河管区办公楼探索打造集办公、展览、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种业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化监控管理平台,建设集基地状况、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等种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追溯和生产评价系统,实时数据监控。
与此同时,坚持良种配良田,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完成粮食主产区1.37万亩土地改造提升,新建和加固水库塘坝50余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万余亩,打造高标准种子田,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水平。
六汪镇坚定不移走好“种业路”、做强“农业芯”,在加强育种联合攻关、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种业蓬勃发展结出累累硕果,种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六汪镇将继续高质量打造种业小镇,探索构建“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种业创新体系,加速攻关农业“芯片”,充分发挥种业企业优势,创建种业自主品牌,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