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到大海,邂逅“诗与远方”
——读西海岸新区女作家李玉坤随笔集《两棵藤》
青岛西海岸报
2024年03月11日

《两棵藤》封面

■李玉坤简介
李玉坤,祖籍山东青岛,系青岛西海岸新区作协理事。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成长于呼伦贝尔大草原,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海岸基层政府部门从事财务工作,先后任职四个镇街的财政所所长达二十余年,在国企任秘书、妇联主任和财务总监等近十年。
□本报记者 李宛遥
本报通讯员 殷世界
日前,西海岸新区女作家李玉坤创作的随笔集《两棵藤》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此生情未了》《从大海回到草原》《阳光像你就可以》三辑,共三十四篇文章,13.1万字。作品讲述了作者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回忆与理解,对工作、爱好、职业的平衡与执着,既展现了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又描绘了大海与草原南北相望、双向奔赴的诗与远方。
“煤矿里出生,草原上成长,西北上学,大海边工作,这是我生命的轨迹。无论是平庸日子的枝枝蔓蔓,还是特殊时光的起起伏伏,一路丰富多彩地走下来,都源于我对草原和大海的感知和释怀。”据悉,祖籍西海岸新区的李玉坤,出生于黑龙江鸡西,后随全家迁居至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学时光在呼和浩特度过,毕业后来到西海岸工作定居。
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的她,在第一辑《此生情未了》中,记录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嬷嬷、公爹婆婆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她从出生到成年再到婚后的甜蜜;《老少四辈儿的火车缘》一文记载了从哈尔滨到海拉尔列车上的故事,讲述了她“天生不安分”的背后。“父母是两棵藤,两棵缠绕在一起的藤”,在《会飞的蒲公英——献给父亲》一文里,她和姐妹们是父亲播撒的蒲公英种子;在《此生情未了——献给母亲》一文里,对母爱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一代代过去,唯有大地永存……在天堂的母亲啊,我仍愿意看到您笑靥如花。”
亲情、友情、爱情,藏于李玉坤笔下的家长里短,其背后是她对每一个生活过的地方的热爱,对每一个相处过的人的眷恋。所以才会有第二辑《从大海回到草原》里这样的感慨——“大海和草原是支撑我生命的父亲和母亲、梦想和现实、回忆和未来。它们充盈着我的日日夜夜,温暖着我的生命,温馨着我的心情和身体。”
从书中不难看出,李玉坤是一个注重平衡家庭、职业以及“诗和远方”的人。“我的职业,给我一份供养和成长;我的伙伴们,我的友情,我的大海,我爱的草原,我爱的足球,我爱的书,我爱的《诗经》……林林总总,都是我生活中闪耀的光,一路带我走过春夏秋冬。”
《两棵藤》一书的序言《写给妈妈的序》是李玉坤女儿对母亲的评价,她们之间有着浓浓的温情和人间烟火气。在该书第三辑《阳光像你就可以》中,面对妈妈抱怨女儿长得不像她,女儿的回答是“只要阳光像你就可以”。作者感慨道:“女儿,女儿,就是今生‘度’我的那个人”。
“远方在召唤,未来在召唤。爱无折返,唯有插上翅膀,一路奔跑,飞翔……”这是《两棵藤》后记上的最后一段文字,直击心灵,令人忍不住想要翻开它。在喧嚣忙碌的时代,放慢脚步,静心品味,跟随作者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欣赏身边的人,欣赏真实的生活。